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药物作为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造成急性肾损伤(AKI)的因素之一。肾毒性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是单一药物亦可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致病。药源性AKI发病机制多样,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为主。发病的高危因素涉及药物因素(如:药物自身的肾脏毒性、使用剂量与疗程)和患者因素(如:高龄、血容量不足、慢性肾脏病基础)。本文就临床常见及易忽视的肾毒性药物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肾毒性药物及发生药源性AKI风险因素的认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警示。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发病机制 高危因素
  • 简介:在我国成年人中,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达20%,患病人群超过2亿。然而一项涉及9.5万人的调查显示,每6名患者中仅有2人主动求诊。初期患者和皮下脂肪厚的患者较易出现"隐藏性"静脉曲张,约有15%"隐藏性"患者在确诊时已情况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人在长时间站立后,静脉血液回流发生困难,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高,静脉扩张,瓣膜产生闭锁不全所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初期患者 患病人群 皮下脂肪 血液回流 静脉扩张
  • 简介: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2000例留观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对输液患儿头部固定方法、输液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如何保护输液部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输液贴粘贴方法,对输液部位保护不予干预,顺其家属自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成功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败者23例,对照组62例;对输液部位保护不利致输液失败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3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固定患儿头部,改进输液贴粘贴方法及加强对输液部位的保护,可减少静脉穿刺失败及输液过程中因穿刺针完全或部分穿透血管壁、移位,而导致的药液渗漏和脱针,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小儿 穿刺输液 输液贴 |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 标签: 生长抑素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牙痛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1.0g,滴注约2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四肢抖动。立即停止滴注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无缓解,遂急诊入院。入院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心肌缺血,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T(TnT)0.033ng/ml,肌酸激酶(CK)175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95μg/L,乳酸脱氢酶802U/L。入院后约0.5h患者出现喘憋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吗啡、托拉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二羟丙茶碱等对症治疗;后约4.5h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约7h复查示TnT0.551μg/L,CK-MB15.43μg/L,肌红蛋白149μg/L;5d后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肌钙蛋白、CK-MB和肌红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了解中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中抗肿瘤药不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抗肿瘤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9月的抗肿瘤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269958例抗肿瘤药医嘱中,有855例用药不合理,占0.09%。抗肿瘤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溶剂、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用药顺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药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医嘱的审核,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用药方案,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30min,治疗组皮下注射MTX(0.5mg/kg,按体质量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12、24、48、72h进行动物采血和组织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onproteinproducts,AOPP)和蛋白羰基(proteincarbonyl)的含量。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血浆中3-NT的含量以及组织中AOPP和蛋白羰基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72h,治疗组血浆中3-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h,治疗组组织中AOP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中蛋白羰基的含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X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形成有关。

  • 标签: 甲氨蝶呤 脊髓挫伤 急性期 3-硝基酪氨酸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蛋白羰基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注前列地尔10μg,2次/d,共治疗7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氧合指数、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TNF-α、IL-1β、IL-6、IL-8等指标的检测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状况.

  • 标签: 前列地尔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白花丹炮制前后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180~220g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1×10-4g·kg-1),白花丹生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白花丹炮制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按0.6mL/l00g体重给予,每周2次,连续8周,造模2周后连续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AST、ALT、ALB、TP及HA含量,另取适量肝组织检测Hyp、SOD、MDA含量。结果白花丹生品组出现毒性反应,有动物死亡,其余各组均无动物死亡现象。白花丹炮制品组实验后动物体重显著增长,而白花丹生品组这一现象不明显。白花丹生品组和炮制品组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ST、ALT、ALB、T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炮制品组降低AST、ALT作用与白花丹生品组相比显著增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HA及Hy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均可提高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炮制品效果更好。结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花丹炮制后能达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白花丹 炮制 慢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h观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采集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测定白介素-1(IL-1)、IL-6、IL-10、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脑尿钠肽(BNP)等因子的水平。结果:大鼠连续给药18d,诺新康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的生存率;大鼠连续使用诺新康3次后,治疗作用进一步体现,表现为较为全面地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除IL-1及IL-10以外的所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P〈0.01)。诺新康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心肌病理学分析的结果亦支持这一治疗特点。结论: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在连续用药3次后效果最好。

  • 标签: 诺新康注射液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积雪草苷(AC)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积雪草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积雪草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5、5.0、10.0mL/kg体质量的剂量连续ig药液14d,药液质量浓度1.5mg/mL。其他各组同时点ig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基因(Bcl-2)和与Bcl-2相关的x蛋白(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LDH、CK-MB活性及MDA的量(P〈0.05),升高血清中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中CRP水平(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积雪草苷各组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P〈0.05),Bax表达水平下降(P〈0.05),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积雪草苷预处理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及抗炎症反应等机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积雪草苷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凋亡 C反应蛋白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用于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组(DM组)、硫酸镁组(S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其中DM组使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100ml甲硝唑注射液中湿敷患处,S组使用25%硫酸镁注射液湿敷患处,C组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患处。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即刻(T0)、治疗后24h(T1)、48h(T2)、72h(T3)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DM组、S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C组,且DM组的显效率高于S组(P〈0.05);T1~T3时点DM组、S组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DM组的VAS评分低于S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对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的静脉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地塞米松 甲硝唑
  • 简介:目的: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建立家兔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euticphlebitis,CP)模型。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0.01%VCR组和0.02%VCR组,每组14只,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0.9%NaCl注射液2ml/kg、0.01%VCR0.2mg/kg和0.02%VCR0.2mg/kg。根据给药速度不同(左耳12ml/h、右耳6ml/h),每组又分为A、B两个亚组。用数字皮温计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兔耳缘皮温;肉眼观察外观变化,并根据严重程度记分。于给药后48、96h随机各取7只家兔处死。取耳缘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记录每个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分值,并计算每个标本炎症反应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兔耳皮温在给药后12h开始下降,变化可持续到给药后48h,甚至84h(P〈0.01,P〈0.05)。注射局部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相同浓度的VCR,注射速度慢比注射速度快引起的CP更严重,而注射速度相同时,低浓度VCR引起的CP比高浓度严重。结论:兔耳缘静脉以6ml/h注射0.01%VCR0.2mg/kg建立的CP最严重。

  • 标签: 长春新碱 化疗药物 静脉炎 家兔
  • 简介: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尿激酶 肝素钠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芝麻素(Ses)和维生素E(VE)联用对化学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8只给予D-半乳糖(D-gal,180mg·kg^-1·d^-1,i.p.)和三氯化铝(AlCl3,15mg·kg^-1·d^-1,i.g.)20周建立化学性肾损伤模型。于造模第13周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NS,5.0mL·kg^-1·d^-1)、Ses组(160mg·kg^-1·d^-1)、维生素E组(VE,10mg·kg^-1·d^-1)及Ses+VE组(160mg·kg^-1·d^-1+10mg·kg^-1·d^-1),按设定剂量分别灌胃给药8周,另设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5.0mL·kg^-1·d^-1,i.g.)。末次给药后称体质量(BW)和肾湿重(HWW);化学比色法测肾组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HE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化法测iNOS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Blot测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es、VE和Ses+VE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组织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降低肾匀浆NO、MDA含量,提高T-AOC、SOD活性;上调肾脏eNOS蛋白表达,下调iNOS蛋白表达,且疗效Ses+VE组优于单用Ses、VE组(P〈0.05,P〈0.01)。结论:Ses联用VE对抗化学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上调肾脏eNOS蛋白,下调iNOS蛋白,恢复eNOS/iNOS表达的异常有关,且疗效优于单用Ses和VE。

  • 标签: 芝麻素 维生素E 肾脏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30日(2季度)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了监测分析,提出了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于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0日(4季度)落实实施该管理模式,比较集束化ICU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模式应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26.47%)与第2季度(28.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季度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4.37‰)与第2季度(5.10‰)相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执行依从性统计:第2季度总达标率显著低于第4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应用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执行依从性,应推广使用该管理模式。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