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长期地吸入颗粒、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抗原,这些物质诱导了机体的免疫应答或者免疫耐受.树突细胞是识别外源性物质的主要细胞,可诱导肺内的初次免疫应答,并在再次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不论在数量还是功能方面,吸烟对树突细胞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烟可通过对树突细胞的影响而导致相关的呼吸道疾病产生.本文对近年有关吸烟影响树突细胞的文献做一综述.

  • 标签: 免疫 树突状细胞 吸烟
  • 简介: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鳞细胞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尖锐湿疣继发鳞细胞癌变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龟头或外阴尖锐湿疣久治不愈,HPV基因亚型检测4例为高危型16/18型,病理组织切片显示,Ki-67强阳性表达,P53蛋白高表达。结论有慢性迁延病史的尖锐湿疣患者,结合病理组织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鳞细胞癌变。

  • 标签: 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鳞状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dear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诱导免疫效应 胰腺癌 细胞凋亡 PC3 癌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翼胬肉手术病例500例(55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组织,自术眼上方或下方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片移植到病变切除区缝合。观察术后移植片生长、角膜愈合、翼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半年至2年,复发率3.42%(19/556)。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显著控制了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表型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hEGF)对大鼠宫颈鳞上皮细胞(ratcervicalepithelialcells,RCEC)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宫颈鳞上皮细胞(RCEC)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细胞纯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lowcetometry,FCM)分析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CyclinD1mRNA表达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体外增殖 宫颈鳞状上皮 大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鳞状上皮细胞
  • 简介: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对我国控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在公共场所吸烟侵害公众的环境安全和公共健康权利,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我国控烟进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炯的有关规定。

  • 标签: 控烟工作 公共场所 健康权利 环境安全 法律法规 监督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性别 发病部位 自觉症状 疾病分期 浸润神经
  • 简介: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医疗机构施行修。订完善后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第十条规定:为抢救病人,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签字。这是否意味着医院的“先救治”可以合法化?

  • 标签: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医疗机构 授权人 负责人 代理人 合法化
  • 简介:目的观察舌鳞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手术切除的40例舌鳞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OX-2、VEGF、MMP-9和Bcl-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舌鳞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4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VEGF、MMP-9与Bcl-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I+Ⅱ期的组织(P〈0.05)。COX-2、VEGF、MMP-9、Bcl-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参与舌鳞细胞癌的生长、转移与侵袭,且四者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鳞状细胞 舌肿瘤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耳廓蔓血管瘤为少见一种类型的血管瘤,我们治愈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农民。因右耳廓肿块16年,于1993年6月1日入院。自12岁发现右耳廓中上部背面生一约0.3cm×0.3cm肿物,逐渐增大,1978年给予冷冻治疗效果不佳,又行放射治疗(剂量不详)4次,仍无效果,1981年某院行右侧颞浅动脉结扎术,术后2—3年内,肿物生长缓慢。因近3—4年以来,右耳肿块生长较快,影响美观,要求治疗。门诊以右耳廓海绵血管瘤收入院。查体:全身检查无

  • 标签: 蔓状血管瘤 肿物生长 冷冻治疗 颞浅动脉 海绵状血管瘤 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