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丹皮酚是牡丹皮和徐长卿的主要药效成分。近年来,丹皮酚由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抑菌抗炎、解热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同时,丹皮酚抗肿瘤作用也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包括对肝癌、结肠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力等。对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抗肿瘤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丹皮酚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丹皮酚 药理活性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诱导凋亡
  • 简介:目的:总结临床常用的复方丹参制剂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择优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方丹参制剂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抗血栓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复方丹参制剂属于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心肌缺血、冠心病方面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结论:复方丹参制剂可有效改善血管功能,抗凝血、抗血栓,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功效。

  • 标签: 复方丹参制剂 有效成分 临床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生地黄、熟地黄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中医糖尿病防治的处方遣药提供药理依据。方法以高糖高脂喂养加四氧嘧啶静脉注射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以血糖和血脂为主要指标,观察比较生地黄和熟地黄对模型小鼠的降糖降脂功效。结果对模型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生地黄比熟地黄强。结论中医运用中药地黄防治糖尿病时,以生地黄入药较为适宜。

  • 标签: 生地黄 熟地黄 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辛伐他汀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针对同时存在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的门诊患者,自愿入组,男性≥55岁,女性≥45岁,符合此前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等条件。常规剂量服用辛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骨密度(BMD)检查,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56例,其中男性22人(占39.3%)、女性34人(占60.7%),年龄分布47岁~81岁,平均年龄64.79±7.1岁;连续服用辛伐他汀常规剂量(20mg,QN)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点(用药0天、用药3个月、用药6个月)血脂和骨密度。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C、LDL-C,HDL-C在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较用药前、用药6个月较用药3个月差异检验p值均小于0.05,;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nxon符号秩检验,TG在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较用药前、用药6个月较用药3个月差异检验p值均小于0.05;BMD在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较用药前、用药6个月较用药3个月差异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辛伐他汀常规剂量在调脂的同时,对BMD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无论经典的开放术式和腔镜技术都面临一个术后康复的问题,随着术后康复成为制约医疗质量的瓶颈,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的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的不是外科手术的速度快,而是如何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未来的疾病诊疗的发展方向是多学科诊疗模式,也是快速康复外科发展的必需条件,不同学科深入了解、加强协作将有助于这一模式实现于临床、广泛普及。本文综述麻醉医生在快通道外科中的作用,探讨麻醉医生如何发挥本专业优势加速术后康复及加速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科转变。

  • 标签: 麻醉医生 快通道外科 应激反应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多学科诊疗 麻醉学科 围术期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不同的研究阶段,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不同研究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为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观察组的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9.2%,远超过对照组91.7%;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显著改善了医院的卫生质量,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控制感染 优质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的途径。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60例采纳三七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析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医学临床上的真伪鉴别方式。结果:经过在本组的160例患者接受三七中药治疗的进程中,根据数据显示,有尿道炎13例,痊愈者11例,痊愈率为84.6%;脑血栓12例,痊愈者10例,痊愈率为83.3%;高血脂15例,痊愈者14例,痊愈率为93.3%;冠心病32例,痊愈者28例,痊愈率为87.5%;心绞痛28例,痊愈者26例,痊愈率达92.8%;胃出血60例,痊愈者55例,痊愈率为91.6%。根据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作用,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相关方面有明显的医学疗效,而性状观察和理化方法都可以对真假三七进行鉴别。结论:中药三七在医学临床上医学疗效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低,医学使用价值高,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使用。另外,三七中药使用普遍,不乏出现假冒药品,所以应注意其真假性。

  • 标签: 中药三七 药理作用 真伪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配液中心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作用探讨。方法本文针对我院于2014年12月成立配液中心后,进一步就配液中心对儿童门诊护理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结果通过成立配液中心,我院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开展情况明显好转,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人员违规操作率明显下降,一线护理人员负担减轻,有效降低了儿童输液工作开展的感染发生率。结论配液中心对于儿童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使得儿童获得帮助,同时也被广大儿童家长所接受和认可,也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长期吸入对自身产生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配液中心 儿科门诊护理 作用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木香及其炮制品对实验动物腹泻的影响,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方法以蓖麻油和番泻叶造成小鼠腹泻,ig木香生品和炮制品水煎液,测定小鼠腹泻指数,比较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抗腹泻作用;测定正常大鼠血清内D-木糖含量和胃液胃蛋白酶活力,探讨抗腹泻作用机制。结果对番泻叶致泻的小鼠止泻作用强弱顺序为麸煨品>纸煨品>生品,对蓖麻油致泻的小鼠止泻作用强弱顺序为麸煨品>生品>纸煨品。对番泻叶致泻的小鼠,木香生品组的止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麸煨品的止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麸煨木香低剂量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内D-木糖含量,保持胃蛋白酶活力。结论麸煨木香长于治疗小鼠大肠性腹泻,在临床应用上可替代纸煨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地促进小肠吸收,保持胃蛋白酶活力,从而达到实肠止泻的目的有关。

  • 标签: 木香 麸煨品 腹泻指数 D-木糖 胃蛋白酶
  • 简介:目的:研究连翘苷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于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L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LT的活性;DAPI染色法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的表达。结果:连翘苷浓度依赖性地减轻酒精诱导的肝细胞损伤;DAPI染色结果表明连翘苷能够显著逆转酒精诱发的肝细胞核浓缩及核碎裂现象,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3的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结论:连翘苷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连翘苷 细胞凋亡 肝细胞株LO2 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32只随机均分4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姜黄素组:每天灌胃姜黄素100mg·kg^-1;雷公藤甲素模型组:每天灌胃雷公藤甲素400μg·kg^-1;姜黄素+雷公藤甲素组:每天灌胃雷公藤甲素400μg·kg^-1+姜黄素100mg·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28d。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UGT1)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雷公藤甲素组相比,联合组的小鼠ALT和ALP有显著的下降(P〈0.05),AST和LDH没有显著性改变,TBIL有明显升高。姜黄素能升高肝组织中GST、GSH、SOD和UGT1含量(P〈0.05),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联合姜黄素给药改善了雷公藤甲素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姜黄素能增强雷公藤甲素慢性中毒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对小鼠雷公藤甲素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雷公藤甲素 肝损伤 肝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压低氧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作用,为高原人群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世居不同海拔(4300m组,2500m组)的汉族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血小板粘附率和体外形成血栓重量进行检测,并与平原健康汉族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且抗凝血酶Ⅲ活性都极显著低于平原健康组(P<0.01);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极显著升(P<0.01),且都极显著高于平原健康组(P<0.01);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5),血栓重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指标;低氧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使血液呈现高凝和低纤溶状态,使血栓更易形成。

  • 标签: 低压低氧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凝血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B4)的抗病毒作用,并通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银菘香”对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的11种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银菘香”对上述5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银菘香”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IL-18、TNF-α、IFN-g和GM-CSF的释放(P<0.05,P<0.01)。结论“银菘香”具抗一定病毒活性,其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病毒诱导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 标签: 中药复方 抗病毒作用 液相蛋白芯片 炎症因子
  • 简介:通过检索近年来文献,并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和药品说明书现状,对中药注射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报道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中药注射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几近空白;研究报道显示,有些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使药效增强或减弱,其作用机制包括CYP450酶介导、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等,以及影响药效学。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亟需完善;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产生药动学和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但相关领域的研究尚很欠缺,需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临床用药时应关注中药注射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调查发现门诊哮喘患者经药师用药教育后坚持用药的比率得到提高(P〈0.001),但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自行停药的比率也在增加.药师根据患者停药原因(对不良反应的顾虑、症状好转松懈、疗效不佳、经济原因等)改进用药教育的内容与工作方式,使患者持续获益.

  • 标签: 哮喘 用药教育 药师
  • 简介: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葸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菌、调血脂、抗血栓、改变血流变、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氧化、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预防艾滋病等。多年来对虎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 标签: 虎杖 蒽醌类 二苯乙烯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 抗炎
  • 简介: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和花生等多种植物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活性,目前主要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饮料和化妆品领域。药理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降血尿酸和抗炎活性,有望开发为降尿酸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就白藜芦醇体内外降血尿酸的药理作用、对痛风性炎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为将其开发为降尿酸和抗痛风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提供参考。

  • 标签: 白藜芦醇 抗炎 降血尿酸 痛风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及其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并各分配1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给予产科护理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不给予产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评分以及护患纠纷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评分和护患纠纷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科护理管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护患矛盾纠纷发生几率得以减少。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