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什么事都很想得开的宰相。宰相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天,国王到森林打猎,一箭射倒一只花豹。国王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垂死的花豹扑向国王,将国王的小指咬掉一截。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其中2型糖尿病较常见,患者在发病初期即接受健康教育指导,有益于改变生活行为,良好控制血糖。专职糖尿病教育管理人员(医生或护士)岗位的设立,避免出现因临床工作繁忙而疏于教育的问题,也让患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得到专业指导,成为患者和专科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我院内分泌科于2013年初开设内分泌教育门诊,对患者进行规范教育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管理人员 患者 初发 教育指导
  • 简介:天气越来越冷,脾胃虚寒的朋友可能要遭殃了,一吃稍凉的食物就可能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除了避免吃凉食,脾胃虚寒的人可以试试以下几个胃的方子.

  • 标签: 脾胃虚寒 良方 个人保健
  • 简介: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氯吡格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氯吡格活性代谢物的测定方法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直接分析氯吡格活性代谢物的浓度,分析氯吡格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混合物浓度及分析氯吡格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浓度。氯吡格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将推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临床研究。

  • 标签: 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1组与DKA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酮症起病 初发糖尿病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与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与贝拉唑组(给予贝拉唑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贝拉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8.0%,观察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研究枸地氯他定注射液对卵白蛋白(OVA)致大鼠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及鼻腔灌洗液PGD2、LTC4含量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OVA建立大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枸地氯他定注射液(简称枸地)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扑尔敏)组.另随机取正常大鼠设正常组.造模第22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静注生理盐水;枸地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注0.3、0.6、1.2mg.kg^-1;扑尔敏组静注0.6mg.kg^-1.各组每天一次用药,连续5天,同时隔天以OVA滴鼻以维持过敏状态.于最后一次给药半小时后OVA滴鼻激发观察30min内大鼠抓鼻、喷嚏及流涕情况,采取积分法记录上述症状程度;2h后收集大鼠鼻腔灌洗液(NLF)测定PGD2、LTC4含量及炎症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枸地组可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且能减少NLF中炎症介质PGD2、LTC4含量及炎症细胞数量,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同时也能抑制白细胞浸润,减轻晚期慢性炎症反应.

  • 标签: 大鼠过敏性鼻炎 枸地氯雷他定注射液 鼻腔灌洗液 炎症介质 炎症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三级医院门诊用药调查,分析氯吡格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收集天津地区三级医院2011~2014年门诊处方.提取含氯吡格霄的处方,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调查的门诊处方中,含氯呲格的处方共67397张,处方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且多数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偏瘫、高脂血症、脑梗塞等疾病。用法为每次75mg/d(79.09%)、50mg/d(19.52%)或25mg/d(0.99%)。其他用法用量出现较少。结论:使用氯吡格的患者多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男性.部分临床医师在使用氯吡格时,医嘱用法用量未遵循说明书和相关临床应用指南.应用25mg/d的维持剂量存在不合理性。部分门诊处方出现无诊断用药。建议加强医师对用药知识的了解和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监督,规范门诊处方.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氯吡格雷 门诊处方 剂量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丙泊酚与米芬太尼联用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7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成功麻醉后单一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米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疼痛程度和术中呼吸频率(RR)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值的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7.14%(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OAA/S评分值为(1.24±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58±0.23)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RR、HR、SpO2和SBP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米芬太尼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可维持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其镇静、镇痛疗效和麻醉效果均优于单用丙泊酚。

  • 标签: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氯吡格抵抗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84例因ACS入院行PCI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42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监测血小板抑制率情况,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氯吡格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发生氯吡格抵抗11例(26.19%),非糖尿病组发生1例(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患者发生氯吡格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ACS患者氯吡格抵抗发生率高,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2型糖尿病 氯吡格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