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男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占乳腺癌总数的1%[1]。其生物特性与女性乳腺癌相同,但发病年龄较女性高,容易贻误而影响预后。临床上对于本病认识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无不良嗜好。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随着筛查的开展、筛检技术的提高及人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DCIS-MI的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免疫组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颈癌中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TIICs)亚群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去卷积算法(CIBERSORT)分析504例头颈癌组织和42例正常组织浸润免疫细胞类型及评估22个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Corrplot R包评价不同亚群免疫细胞间的关系,Survival R包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用Wilcox检验分析TIIC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IBERSORT分析显示,头颈癌组织中共有22种TIICs,其中幼稚B细胞、单核细胞和M0型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Wilcox检验分析显示,M1型巨噬细胞、卵泡辅助T细胞和静息记忆性CD4+T细胞与患者年龄有关,巨噬细胞和静息NK细胞与患者性别有关,幼稚B细胞、CD8+T 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和M0型巨噬细胞的丰度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且I期和II期头颈癌患者静息肥大细胞水平较高;Kaplan-Meier分析显示,卵泡辅助T细胞与头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呈正相关,而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头颈癌的5年OS呈负相关。 结论 头颈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亚群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为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头颈部癌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TCGA CIBERSORT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眼窝填充术围术期麻醉效果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眼窝填充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静脉全麻后联合眼窝深部浸润麻醉;B组20例,静脉全麻。气管内插管后持续输注0.2μg/(kg.min)瑞芬太尼以维持麻醉深度。术中通过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使AAI维持在20~30,记录入室所测值为基础值(T1)、插管时(T2)、眼窝深部浸润(T3)、术中分离眼窝深部组织(T4)、术毕(T5)、拔管时(T6)六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值及丙泊酚T4点给药速率和全程给药速率。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h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在T4点MAP、HR、AAI值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分离眼窝深部(T4)点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及均值,A组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h时血糖和血清皮质醇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增高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拔管时间小于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屏气呼吸道梗阻,A组发生率也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小儿眼窝填充手术,能降低术中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有助于术后苏醒,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反应。

  • 标签: 眼窝 填充 诱发电位 听觉 麻醉 静脉 患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水(0.4mL/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吗啡(50μg/kg,i.v.)。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评估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PVAS评分和OPS评分除第24h时间段外,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5h时,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4±10.9)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9)μg/kg],吗啡应用人数(1/21例)也少于对照组(6/19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4/21例)低于吗啡对照组42%(8/19例)。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减少吗啡的消耗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罗哌卡因 吗啡 小儿麻醉 局部浸润 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双极电凝治疗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治的50例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患者,均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内移下鼻甲暴露下鼻道后端,通过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且实施双极电凝进行治疗。结果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暴露下鼻道后穹窿,本组50例患者均找到明确出血点,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局部浸润麻醉下有助于发现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部位,同时便于双极电凝的治疗操作,保证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下鼻道出血 鼻内镜 双极电凝 局部麻醉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选出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URBT联合TH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TURBT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结果: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低位直肠癌周围黏膜的表达及浸润范围。方法采用PAP法对60例低位直肠癌周围黏膜进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直肠癌CEA阳性肠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用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CE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黏膜(P〈0.001),癌旁黏膜CE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01)。而直肠癌CEA阳性程度与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无关(P〉0.05)。CEA在乳头状腺癌与低分化和中分化腺癌表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头状腺癌、低分化与高分化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有一定的关系(P〈0.001),直肠癌的最大直径与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无关(P〉0.05)。结论CEA在直肠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其阳性程度不同,低位直肠癌CEA阳性程度与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无关,而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与沿肠管纵向浸润的距离有关。

  • 标签: 直肠癌 癌胚抗原 浸润范围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ABCC10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分级和TNM分期的关系,检测ABCC10阳性与阴性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ABCC10在5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相应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与ABCC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BCC10主要定位于胞膜上和胞质中。阳性率为67.3%,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间ABCC1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乳腺癌组织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与其相应组织中ABCC10的表达做相关性检验,紫衫醇、多西他赛、表阿霉素(P=0.000),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为0.561、0.614、0.512。结论ABCC10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成正相关,显著影响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耐药产生。

  • 标签: 乳腺癌,化疗,耐药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球流行病学统计,乳腺癌占新发肿瘤的23%,占总肿瘤病死人数的14%([1]),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Ets变异体1(ETV1)是Ets基因家族重要的成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ETV1可通过融合基因等方式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途径([2]).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 变异体 癌组织 ETS 流行病学统计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目的比较局部浸润镇痛不同药物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15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R组、RF组与RM组,每组50例。3组患者均使用腰麻。R组配方为:罗哌卡因100mg加生理盐水至50mL。RF组配方为:罗哌卡因100mg加芬太尼100μg加生理盐水至50mL。RM组配方为:罗哌卡因100mg+甲泼尼龙40mg加生理盐水至50mL。术毕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镇痛不足时由医师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记录术后静息状态下4、8、12、16、24、36、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24、36、48h被动功能锻炼时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3组疼痛VAS评分在静息状态下术后4、8h时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24、36和48h时RM组疼痛VAS评分均比R组和RF组低(P<0.01),而R组与RF组在各个观察时点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功能锻炼时疼痛VAS评分均比R组和RF组明显低(P<0.01),而R组与RF组无明显差异。R组和RF组在术后静息状态下肌注补充镇痛药哌替啶的药量明显比RM组高(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局部浸润镇痛配方建议使用罗哌卡因联合甲泼尼龙,不建议联合芬太尼。

  • 标签: 股神经 局部浸润镇痛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于患者的麻醉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患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患者,分别采取阿替卡因以及利多卡因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组患的麻醉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后的总有效人数为25例,占比100.00%,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的总有效人数为15例,占比60.00%,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剧烈疼痛情况(P>0.05)。结论:对于患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采取阿替卡因麻醉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麻醉效果,有效减少患者在麻醉过程当中产生的疼痛情况,从而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比较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定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从中抽取78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两组分为研究组(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与单一组(不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两组均对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的临床征象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结果:临床征象包含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经过检查对比,研究组的临床征象数量多于单一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示,其临床征象(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以及外缘模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患者 微血管
  • 简介:TRAIL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也称APO-2L(apoptosis-2ligand)。它属于TNF超家族成员。被称为继FasL、肿瘤坏死因子(TNF)之后第3个死亡因子。TRAIL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他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其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国外有学者认为OPG可以作为可溶性受体与TRAIL结合.使肿瘤细胞逃逸TRAIL所介导的凋亡。我们在参考近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手工方法制作乳腺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中TRAIL和OPG的表达。探讨OPG的表达对TRAIL抗癌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TRAIL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组织芯片 OPG apoptosi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浸润的诊断价值。抽样调查了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阴道内患者进行三维超声评价.观察三维、多维超声图像,诊断肌层浸出的结果,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可建立较高的肌表层浸泡精度和统计学意义与二维超声相比的差异(P0.05).为了比较不同肌层的肿瘤体积与浸润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深部肌肉浸出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浸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小肌层浸润精度高的诊断,肿瘤体积可为肌层浸润深度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癌 肌层 浸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分析治疗实施过程中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实验对象从本院 2010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选择,合计 54例,将参与实验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组选用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化疗,实验结束后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保留膀胱手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复发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