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34岁。10年前因对青霉素、链霉素迟发型过敏(慢性接触性过敏性皮炎)而调离临床护理岗位,从事特检护理工作。2000年6月份因医院改革,被聘到临床,再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因对青霉素、链霉素有接触过敏史,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操作这类药物(青霉素类、链霉素)时十分小心,并加强了防护措施,戴橡胶手套配药、打针输液。于同年8月8日,在治疗室给患者配药时,因掰异烟肼安瓿时不慎将药液溅到左前臂上,翌日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状皮疹并与溅到皮肤上的异烟肼药液斑点大小相关,中度瘙

  • 标签: 异烟肼 接触性皮炎 药源性疾病
  • 简介:患者男,34岁。因包茎损伤伴感染,自购2%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外涂感染处,用药2h后涂药处有轻微瘙痒、灼痛,未注意,继续使用,症状加重,停用,并用清水清洗,症状无明显减轻。第3天瘙痒加重,涂药周围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丘疹、米粒大小水疱,包皮水肿。第4天,包皮水肿加重水疱增大,阴茎、阴囊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处糜烂,瘙痒,排尿困难,全身不适,于2005年5月8日入院。既往有对生漆过敏史。

  • 标签: 莫匹罗星软膏 接触性皮炎 症状加重 包皮水肿 软膏外涂 皮肤潮红
  • 简介:1病案摘要例1.患者女,12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阵发性惊厥,在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入院诊治。经吸氧、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用量不详),住院20天,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脑脊液检测结果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1周后患者出现阵发性烦躁、哭泣、心慌,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4~5次,伴低热,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 标签: 地塞米松 副反应
  • 简介:卡托普利(captopril,CPT)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血压等,并取得肯定的疗效,其不良反应,也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卡托普利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66岁,因胆囊癌并胰头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因病情已失去手术时机,故入院后予清开灵及中药疏肝利胆活血祛瘀治疗.后因患者腹痛较重,予吗啡止痛,第1次吗啡10mg,im后约20min,患者觉周身皮肤瘙痒,并且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粟粒样丘疹、约5h后丘疹及瘙痒逐渐消失.因吗啡肌注后疼痛逐渐减轻,故继续给予吗啡镇痛.第2次肌注吗啡后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程度较第1次略重,丘疹主要分布在下肢及胸腹部,怀疑是药物过敏,予扑尔敏8mg口服后逐渐缓解.为验证确属吗啡过敏,除外其他因素,翌日予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口服,结果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

  • 标签: 吗啡 镇痛药 过敏反应 癌性疼痛
  • 简介:为了探讨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本文试从什么是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不客否认;中药不良反应不应扩大化;确认中药不良反应的难点;必须强化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等方面作了初步的论述,目的是想通过讨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法 中药药理
  • 简介:硝苯地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钙拮抗剂。现已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由于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不良反应也在逐渐增多。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血液内科疾患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为引起临床重视,特概述如下。

  • 标签: 硝苯地平 不良反应
  • 简介: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1.1基本情况: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 标签: 不良反应信息 信息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受风寒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2d,于2001年4月21日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体检:T38.5℃,P78次·min-1,R20次·min-1,BP135/75mmHg,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1,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标签: 林可霉素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滴脉滴注
  • 简介:目的:总结近几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检索1997~2002年和中国科技期刊网(医药卫生专辑),查阅原始文献,对文献报道的替硝唑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腔金属味、恶心、胃痛、厌食、呕吐、腹泻、肝脏功能损害等消化道反应,头昏、眩晕、嗜睡、头痛、癫癎样发作、激越等精神异常或脑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瘙痒、皮疹、皮肤粘膜损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出血以及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反应,也有全身剧痛等全身反应以及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引起血压升高等.结论:文献中的个案报道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信息来源.应关注替硝唑在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继续关注并评价替硝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替硝唑 不良反应 综述
  • 简介:患者男,28岁.因口服鲁南贝特3d,面部、四肢水肿1天,于2002年10月15日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给予鲁南贝特2片,tid,po.服药期间未合用其它药物.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于服药第3天,患者出现颜面部、手臂、腿部水肿,伴皮肤潮红,皮温较正常皮肤高,同时自感口唇麻木,遂来我队就诊.查体:T37.2℃,P88次·min-1,BP105/85mmHg(1mmHg=0.133kPa).患者一般情况尚可,颜面部及眼睑、耳廓、口唇中度水肿,全身皮肤可见不规则红色皮疹,不突出皮肤表面,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心、肺、腹未见异常.尿常规正常.

  • 标签: 鲁南贝特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坐骨神经痛
  • 简介:拉米夫定(贺普丁)自1991年问世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艾滋病(AIDS)病毒(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较早的临床安全性研究认为,拉米夫定安全无毒、无“三致(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作用,

  • 标签: 拉米夫定 不良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 副作用 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