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家庭护理管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后的价值。方法2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为7.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48例,一般满意5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8例,一般满意45例,不满意17例,护理满意度为8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家庭护理管理 再入院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问卷(CCQ)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稳定期COPD患者,均接受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COPD评估测试(CAT)、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调查问卷(MMRC)与CCQ调查,分析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SGRQ问卷完成时间、协助比例均长于或高于CAT、MMRC、CCQ问卷,不同GOLD分级SGRQ、CAT、MMRC、CCQ、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未容积(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CAT、MMRC、CCQ问卷评分间呈正相关,且各问卷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CAT、MMRC对高风险患者评估结果一致,而对低风险和患者评估结果差异显著,CCQ、CAT对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评估结果均一致(P〈0.001,P〈0.05)。结论SGRQ、CAT、MMRC、CCQ问卷均与COPD肺功能相关,可作为生活质量评价重要方法,但SGRQ比较复杂,需协助完成,耗时较长;CCQ或CAT评分对COPD患者症状评估效果更好。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性。方法:检索的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的外文数据库为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BSCO)和PubMed。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8篇,纳入系统评价文献17篇,患者1570名。利用JADAD评分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分。根据纳入RCT百令胶囊及其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效率(RR=1.22,95%CI:1.10~1.35,P〈0.01),改善尿素氮(RR=-3.18,95%CI:-4.38~1.91,P〈0.01)发表偏倚方面,纳入的RCT研究均为低偏倚风险,结论:基于当前证据,使用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确有疗效;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 标签: 百令胶囊 慢性肾衰 有效性 系统评价
  • 简介:慢性牙周炎作为口腔最常见的一种牙周病,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以及附着丧失,发病人群多为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该种疾病所困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牙周炎患者 牙周指数 相关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惠有慢性支气管炎的7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给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同期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7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说明在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的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轻度、中度及早期肝纤维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组干扰素治疗前、中、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甲状腺疾病8例(20.0%),其中甲亢5例,甲减3例。研究组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15.0%(6/40)和12.5%(5/40),对照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2组TGAb和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T3、FT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TSH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TS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素治疗中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SH的检测更灵敏,TGAb、TPOAb可作为干扰素(IFN)治疗中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干扰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8月诊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12例进行治疗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6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患者血气指标和症状恢复较好,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评价小儿止泻膏的止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g番泻叶制备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给予蒙脱石散1.62g/kg和小儿止泻膏低、中、高剂量(2.03、4.05、8.10g/kg)进行治疗,给药1、3d,分别测定稀便率、稀便级、腹泻指数;给药第4天,测定小肠含水量并取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淀粉酶活力、D-木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D-乳酸、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cα(TNF-α)水平.结果给药1次,小儿止泻膏4.05、8.10g/kg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稀便率,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给药3次,小儿止泻膏2.03、4.05、8.10g/kg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稀便率,4.05、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降低血清D-乳酸水平,8.10g/kg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D-木糖水平.小儿止泻膏对SDH、淀粉酶活力及IL-1β、TNF-α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止泻膏对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及通透性.

  • 标签: 小儿止泻膏 幼龄大鼠 番泻叶 慢性腹泻 腹泻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垂盆草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初治的CH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53)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qd,联合安慰剂4粒/次,tid;治疗组(n=51)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qd,联合复方垂盆草胶囊4粒/次,tid。治疗至12周时,停用复方垂盆草胶囊和安慰剂,继续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分别观察基线,第2、4、8、12、24、48周等时间点病人的血清学指标动态变化,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病人乏力、纳差、尿黄及厌油腻等临床症状在1周内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在2、4、12、24周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病人的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在第2周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载量中位数在4、12、24、48周逐步下降,在各时间点均无组间差异。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垂盆草胶囊能够显著改善CHB病人肝脏的炎症反应,降低ALT水平,对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起到辅助作用。

  • 标签: 复方垂盆草胶囊 肝炎 乙型 抗病毒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20例,按照是否有COPD急性加重病史,分为病例组122例与对照组198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气分析、体质分析。结果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导致COPD急性发作的体质气虚质、阳虚组入选1组,合计95例,其他体质合计225例。气虚+阳虚者Hb、PaO2低于其他体质者,PaCO2、CD4+/CD_8+、IgG、IgM水高于其他体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有关,气虚、阳虚者更容易急性加重,气虚、阳虚者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中医体质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旨在探索IL-17A与肝脏损伤、乙肝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1)对101例CHB患者和33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水平;(2)所有研究对象HBV抗原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3)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CHB患者HBV-DNA。结果:(1)对照组、CHB轻度组、CHB中度组及CHB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A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逐渐升高;(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血清IL-17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7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62、0.181、0.509、0.345、0.403,P均〈0.05;IL-17A与白蛋白(A)呈负相关(r=-0.194,P〈0.05);(4)血清IL-17A水平与HBV-DNA水平正相关(r=0.204,P〈0.05)。结论:(1)CHB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合成功能下降呈上升趋势,推测IL-17A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受损和疾病进展;(2)IL-17A不能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3)血清IL-17A的表达与HBV复制相关;(4)联合检测IL-17A和肝功能对CHB患者的病情、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IL-17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集该院2013年6月要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属于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者的病例资料,12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得左室EF值(LVEF),将此值正常的58例患者作为LVEF正常组,将LVEF降低者共62例,作为LVEF异常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LVDd(52.4±11.6)mm接近正常值的上限(35.0--55.0)mm,LADd(47.6±9.9)mm显著高于正常值(<30.0mm),LVEF(37.9±11.3)%显著低于正常值(55.0%--80.0%)。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患者LVEF正常,平均(64.1±13.6)%,62例患者LVEF异常,平均(33.5±10.3)%。治疗前后,LVEF正常组患者LVEF变化不明显,而LVEF异常的患者治疗后LVEF显著提高,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尤其是对LVEF异常的患者。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左心室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在医学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后护理,干预组行自医院到社区的连续性护理,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3、6、12个月的时间节点上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连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患者而言,口服靶向治疗药物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其高额的费用已经对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hen等人的研究旨在预测美国口服靶向治疗CLL药物的未来流行趋势与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靶向治疗药物 经济承受能力 LYMPHOCYTIC 靶向药物治疗 流行趋势 化学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将所有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两组,分别为患者使用心宝丸(对照组)治疗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24h平均心率、平静心率、24h总心搏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8.35±0.75)分,其24h平均心率为(61.75±4.82)次/分钟、平静心率为(58.87±5.16)次/分钟、24h总心搏数为(8780.93±198.73)次/天,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心律失常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治疗 心宝丸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口服中药肾复舒颗粒和血液透析对血硫酸吲哚酚(IS)浓度的影响。方法(1)慢性肾衰患者110例,分为口服肾复舒组(56例,口服肾复舒颗粒15g,2~3次·d-1,3个月)和血液透析组(54例,普通血液透析2~3次/周,3个月);正常对照组50例。(2)入组者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并留取尿液、粪便。(3)自动分析仪测生化指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IS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血IS水平为(0.085±0.064)μg·mL-1,口服肾复舒组血为(1.046±0.193)μg·mL~(-1),血液透析组为(5.002±1.032)μg·mL~(-1),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复舒组粪便检测出较高浓度的IS(0.965±0.42)μg·mL~(-1),正常对照组和血液透析组均未测出。结论口服肾复舒颗粒能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IS浓度,血液透析组IS浓度下降不明显。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硫酸吲哚酚 血液透析 肾复舒颗粒
  • 简介:目的分析妇科千金胶囊+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诊治的11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7例患者给予妇科千金胶囊+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57例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宫颈病变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宫颈病变程度积分、分泌物量积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经妇科千金胶囊+阿奇霉素治疗后的效果显著,炎性因子水平、宫颈病变程度等也得到明显降低,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阿奇霉素 慢性宫颈炎 妇科千金胶囊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并探讨其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对门诊盆腔炎患者基本情况、症状、满意度、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42名患者参与问卷调研,年龄为26~45岁,绝经期妇女患病较少;症状主要为存在明显的子宫(42.9%)及附件(48.8%)增厚、压痛,阴道分泌物呈现多且黄(53.70%)等症状;患者依从性较好,达78.6%,但满意度相对较低为57.10%,阴道分泌物对患者依从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腰部酸疼程度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满意度低,阴道分泌物及腰酸疼痛对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存在相关性,加强患者认知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 标签: 盆腔炎 症状 问卷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血浆NT-proBNP、炎症因子(IL-6、IL-10、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E/A),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NT-proBNP及炎症因子(IL-6、IL-10、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LVEDD显著降低(P〈0.05),而LVEF和E/A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心力衰竭 房颤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