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近年来中药寒热凉四研究方法与思路,为中药临床用药及中药组方指纹图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查阅了近10年相关文献,从物质基础、理论研究等角度总结了10余种迄今为止的中药四研究方法,并突出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中药四研究呈现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药性新理论学说的提出,中药四研究必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 标签: 中药药性 四性 寒热温凉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型周围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型周围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患者84例为病例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组)各42例,结合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治治疗实践结果联用针灸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Lysholm膝量表计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较之传统治疗技术效果显著,能有效通经脉,通络止痛,使患者膝关节得到最大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周围面瘫后期治疗中,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8.01至2020.06月期间因周围面瘫就诊于本院的60例病人进行调研。将其分为2组,每组分得30例。两组均采用不同治疗模式,总结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为21/30(70%)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29/30(96.67%)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后期 穴位注射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运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我院康复科接收的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30例,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已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治疗中添加温针灸治疗,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率,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帮助患者尽早恢复面部神经功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胃炎(CAG)给予针合参术蛇草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CAG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合参术蛇草汤)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0例,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功能三项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合参术蛇草汤对CAG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症状积分 温针 胃功能三项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以2020.02-2023.02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院内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进行分析。遵循双色球法平均分组,30例/组。对比组:予以牵引疗法治疗,实践组:予以针灸治疗。比较不同组别的腰腿痛程度、腰椎功能、治疗有效。结果:治疗后,实践组的腰腿痛程度比对比组低,腰椎功能与治疗有效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实施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情况得到缓解,恢复腰椎功能,适合普及。

  • 标签: 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气滞血瘀型神经耳鸣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疗效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耳鸣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n=40)为其提供药物+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疗法,研究组(n=40)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总体疗效、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平均听阈值及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研究组THI量表评分更低;研究组平均听阈值及疼痛评分均更低;研究组SF-36量表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神经耳鸣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耳鸣症状,降低平均听阈值,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气滞血瘀型 温针灸 耳鸣严重程度 平均听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周围面瘫患者给予针浅刺法+刺络放血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3月~2022年5月阶段的68例周围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周围面瘫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针浅刺法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34);参照组基础上,施以刺络放血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周围面瘫症状评分、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周围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周围面瘫患者症状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

  • 标签: 温针浅刺法 刺络放血 周围性面瘫 疗效 症状评分 住院时间
  • 简介:老王,男,56岁。因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心绞痛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予以口服阿司匹林75毫克/天,倍他乐克50毫克/天,辛伐他汀10毫克/天,消心痛3次/天、10毫克/次治疗。患者希望再选用一些中成药配合治疗……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配合治疗 芳香温通 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绞痛症状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胃舒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胃散寒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 12 周,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方面皆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良好。 结论 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优于对照组中成药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安全及可靠均可信赖,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 温胃散寒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针灸辅助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有效率。结果:针灸辅助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改善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某中医院门诊收治的68例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的评分,以及进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检测,并对比、观察效果。结果 5个疗程后,2组的VAS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LK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2组的IL-1β、TNF-α、MMP-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灸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并能改善其炎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痹 退行性骨关节炎 温针灸 中医外治法
  • 简介:目的考察壳聚糖对泊洛沙姆为基质的原位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两者的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与泊洛沙姆溶液(P407和P188的质量分数均为15%)制备成原位凝胶,测定原位凝胶的体外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结果当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从0上升至0.6%时,基质的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均逐渐升高,胶凝温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壳聚糖可改善以泊洛沙姆为基质的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 标签: 壳聚糖 泊洛沙姆 原位凝胶 流变学性质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祛风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湿寒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使用双氯酚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风通痹汤+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为(20.96±1.73)IU/L、VAS疼痛评分为(4.30±0.40)分,观察组分别为(17.71±1.40)IU/L、(3.24±0.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37/48),观察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湿寒关节痛,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湿寒性关节痛 祛风通痹汤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祛风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湿寒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使用双氯酚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风通痹汤+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为(20.96±1.73)IU/L、VAS疼痛评分为(4.30±0.40)分,观察组分别为(17.71±1.40)IU/L、(3.24±0.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37/48),观察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湿寒关节痛,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湿寒性关节痛 祛风通痹汤 温针灸
  • 简介:时下正是寒冷的冬天,街头巷尾不时飘过“大锅羊肉汤”的醇香。冬主寒气,人体易受寒邪入侵,再加上气候干燥、空气污染较多,体虚之人很容易患病。因此,冬季要注意适当调补滋养,增强免疫力。羊肉具有补作用,最宜在冬天食用。

  • 标签: 羊肉汤 温补 寒冬 增强免疫力 空气污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 分析 十味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胃炎 患者 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2 例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 分为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6 例 。对照组 患者应用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 以及 克拉霉素 等西药 治疗, 观察 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用十味脾汤 治疗 。 比较两组患者 临床疗效 ,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 血清胃泌素 17 ( G-17 )、胃蛋白酶原I( PG I )以及 PG II 水平。 结果: 观察 组的 临床 总有效率为 93.48 % , 明显高于 对照组的 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G-17 、 PG I 水平升高, P G II 水平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十味脾汤 辅助西药可以显著改善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 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临床效果确切 。

  • 标签: 十味温脾汤 脾胃虚弱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 疗效 血清胃肠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