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具体分析。方法 以于2021.01~2023.01期间在本院行DWI检查的65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将DW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DWI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明确两种检查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病例中,DWI诊断为胰腺癌的有33例,与病理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DWI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74.36%、特异度为83.33%。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建议临床应用其进行定性诊断。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胰腺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我院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患者发病-120出诊-检查:CT、MRDWI-治疗)早已开通,其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界定缺血半影区,确定治疗时间窗,通过溶栓或支持治疗,使梗塞区尽快恢复血供。而磁共振弥散加权在这通道中可发挥致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脑梗塞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就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肺癌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9月止于2022年9月,在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分别应用CT、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结果:接受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参照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与行CT检查者相比差异大(P<0.05);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后所测肿瘤最大径总和均小于治疗前,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具备明显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且对于后续治疗效果的评估也可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 肺癌 诊断 效果评估 应用
  • 作者: 赵艳娟张兵刘宇张立波赵艳清杨本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赵艳娟张兵刘宇张立波赵艳清杨本强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及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总计40例,查阅并记录我院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对比分析MRDWI与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诊断方法下各类肝脏占位性病变均存在特异性表现,MRDWI的诊断效果与增强扫描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结合MRDWI的信号表现能够准确分析刚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增强扫描,值得广泛落实应用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
  • 简介: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癌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癌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受检者年龄分为4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各50例受试者,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0例不同年龄组的受试者进行DWI扫描,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组间*检验对不同年龄组间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50岁组、51~60岁组的ADC值明显高于61~70岁组(P〈0.05),40~50岁组的ADC值高于51~60岁组(P〈0.05),4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女性骨骼平均ADC值均高于男性(P〈0.01).结论:DWI可以无创性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的生理变化,ADC值能够尽早、及时且较为敏感地反映骨骼骨质量的减少,为提早预防骨质疏松提供较为可行的诊断、监测手段.

  • 标签: 骨质疏松 DWI 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挑选64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5)和无效组(n=29),分析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以及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病灶残留率,复发率。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表观扩散系数增高(P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化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结合常规序列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1例脑出血病例,平均年龄85.6岁。采用PHILIPSMRSystemsIngenia3.0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全部采用SWI及常规T2WI、T1WI、FLAIR序列扫描,对各序列病灶的显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WI100%(29/29)、T2WI51%(15/29)、T1WI62%(18/29)、FLAIR55%(16/29)。其中脑内微出血的显示率SWI100%(3/3),其余序列T2WI、T1WI、FLAIR都未见明显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显示率SWI100%(10/10)、T2WI80%(8/10),T1WI20%(2/10)。静脉畸形显示率SWI100%(2/2),其余序列T2WI、T1WI、FLAIR都为零显示。出血性脑梗死显示率SWI100%(3/3)、T1WI33%(1/3)。结论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磁共振常规序列,是脑内微出血灶检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磁共振常规序列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状况与超声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22例,将其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状况与超声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两者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22例患者共30个病灶,病理证实sHCC病灶25个。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80.00%,诊断符合率为93.33%。超声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68.00%,特异度为60.00%,诊断符合率为66.67%。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对sHCC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超声,联合MRI特异性对比增强及组织水分子弥散序列可明显提高sHCC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超声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价MR弥散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临床怀疑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DWI扫描后均发现病灶。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期脑梗死
  • 简介: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CT、MR、DSA等数字化影像技术的逐步成熟,传统的X线射片由原来的一屏一胶片方法,逐步向标准化、数字化、高影像质量方向发展。为使影像学更能满足现代医学诊断的需要,

  • 标签: CR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 临床应用 数字化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行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4-2022.04本院接收的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疑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细针穿刺活检相关诊断标准(确诊:45例)相符,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诊断符合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诊断符合度为92.00%,灵敏度93.33%,特异度为80.00%。结论:对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行超声检查效果理想,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状腺弥散性病变 甲状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双低对比剂联合能谱CT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接受门静脉检查的患者42例,依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剂量组,其中,图像噪声、SNR、医师1评分、医师2评分比较(P>0.05),门静脉CT值、CNR比较(P

  • 标签: 双低对比剂 能谱CT成像技术 门静脉成像 图像噪声 SNR CNR
  • 简介:目的外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性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性,能与侵入性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设计调整扫描参数、心律药物调控及不同匀场方法并回顾性分析图像质量,探讨心脏电影扫描中的质控因素。方法对本院门诊和住院部25例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在心脏电影扫描过程中不同VPS(每个心动周期内所采集的K空间数目)、不同心律状态及不同匀场方法所获得的心脏电影图像进行盲评并记录,所用设备为GE公司Signa1.5THDx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不同VPS、心律药物调控前后、不同匀场方法都会影响磁共振心脏电影图像。结论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参数设置、药物辅助调控以及匀场方法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并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在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心律不齐患者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也需要合理的药物调节。

  • 标签: 磁共振 心脏电影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