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产前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4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护理干预,分别统计其分娩方式,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的顺产率79.7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前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产前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饮食治疗基础上进行膳食纤维强化干预代谢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未采用药物治疗的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67例,所有受试者均为城市轻体力劳动者,对照组接受运动和饮食干预,实验组在运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g/d的膳食纤维强化干预,持续4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体质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血糖、内脏脂肪指数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膳食纤维治疗可改善患者体成分、血糖、血脂。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膳食纤维 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黄冈地区3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与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对症处理,正确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人文关怀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药物治疗、饮食护理、人文关怀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治疗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药物疗法 青霉胺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干预前(2013年)和干预后(2014年)的手术病例各200例,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6.50%降至33.00%;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明显减少,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由21.51%提高至51.52%,头孢硫脒由10.75%降为0;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疗程的合理率由34.41%提高至51.51%。结论:干预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但仍有不合理之处,应继续加强干预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预防 干预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共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于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2,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药 穴位贴敷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予以围生期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可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围生期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5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血糖稳定和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对盆腔炎留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留观的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健康行为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盆腔炎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其可提高患者对病症的重视程度,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盆腔炎 留观 效果 评价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7-12月未经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再分别随机抽取2012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干预组,对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在围手术期病人的用药适应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干预,使本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更加趋于规范。临床药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和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 干预
  • 简介:本研究评估了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某大医院甲状腺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自2004年至2012年,随机抽取每年的7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病历,评价干预前后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是100%。实施干预后,2011年使用率降到45.7%,2012年降到2.9%。2010年之前的AUD一直大于38,2012年迅速下降到1。每100个手术的DDDs由干预前的143降至3。2010年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为350.65元,2012年降至18.51元。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没有区别。结果表明,临床药师的干预和专项整治的实施能改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DDDS AUD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59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工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治疗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和护理干预方式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社会认知能力,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住院时间、出血量、再出血率指标,应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总出血量及再出血的发生率三个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观察组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两组问比较,研究组在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维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心理干预减轻乳腺肿块患者麦默通微创术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治疗,同时联合常规术后健康指导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心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紧张心理的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心理干预应用于乳腺肿块患者麦默通微创术后疼痛安全、有效。

  • 标签: 穴位贴敷 心理干预 乳腺肿块 麦默通微创术
  • 简介: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2000例留观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对输液患儿头部固定方法、输液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如何保护输液部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输液贴粘贴方法,对输液部位保护不予干预,顺其家属自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成功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败者23例,对照组62例;对输液部位保护不利致输液失败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3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固定患儿头部,改进输液贴粘贴方法及加强对输液部位的保护,可减少静脉穿刺失败及输液过程中因穿刺针完全或部分穿透血管壁、移位,而导致的药液渗漏和脱针,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小儿 穿刺输液 输液贴 |
  • 简介:目的:探讨丹皮酚(Pae)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构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气管内直接刺激的方法复制COPD气道重构模型,并以丹皮酚(75、150、300mg/kg)灌胃治疗8周,另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以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纤黏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组织中TNF-α、IL-8、IL-6含量。免疫组化图片利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管上皮下胶原面积。结果:丹皮酚可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和肺脏中的MDA、IL-8、TNF-α、LN、IV-C、Hyp的含量,升高GSH、SOD含量,抑制中小径支气管上皮下增生。结论:丹皮酚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中小径气道上皮下增生实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构。

  • 标签: 丹皮酚 干预 气道重构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相关因素,总结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对策,为临床手术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行凝血检验患者187例。每位患者各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通过控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因素,包括凝血酶时间(TT)检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进而分析解决对策。结果不同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下,PT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后TT和FIB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APTT数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3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时间对TT、FI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APTT影响则较为明显,即PT时间及APTT测定时间会随离心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溶血后,TT、PT、FIB、APTT数值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溶血使PT、APTT和FIB数值上升,使TT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放置过久、离心时间过长或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造成影响,故为确保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工作需依照标准要求操作,以充分实现其在临床手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植物甾醇对前列腺炎疼痛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同源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辅以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植物甾醇灌胃给药10周后,测定大鼠水负荷0-4h排尿量及尿离子浓度;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8、TNF-α及IL-10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前列腺组织内原位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前列腺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植物甾醇能不同程度减轻各组前列腺组织的炎症状况;植物甾醇能增加水负荷后2-4h排尿量、促进同时段尿液中Na-+、Cl--及Ca-(2+)的排出;模型组血清中IL-8、TNF-α、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植物甾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8、TNF-α的水平;植物甾醇能明显抑制NGF、MMP-9及总p38MAPK在大鼠前列腺组织内的表达。结论:植物甾醇能很好地控制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其可能的机制为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某一环节,发挥其抗炎镇痛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炎 疼痛 植物甾醇 P38MA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