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人血浆中麦考酚酸浓度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法。200gL的血浆样品经400gL的乙腈沉淀蛋白后,紧接一段水柱进样,进样量为:0.5ps×10s。分离采用内径75/am,有效长度50cm的未涂层熔硅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通过均匀设计实验,选定pH为8.60的硼酸缓冲液(硼酸初始浓度为200mmol/L)为背景缓冲液。结果显示,测定方法的标准曲线在O.625~30.0μg/mL的范围内,r平均值大于0.9997;检测下限为0.200/a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45%。应用本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4份接受麦考酚酸酯治疗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血样进行分析,表明本方法准确、精密、经济,对于麦考酚酸的临床定量极具价值。

  • 标签: 麦考酚酸 毛细管区带电泳:均匀设计
  • 简介:HIV-1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与一系列受体和协同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和协同受体都由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识别,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之一。逆转录酶拮抗剂是最早针对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靶点之一,对其的改进对于寻找新型拮抗剂十分关键。许多天然植物如新疆一支蒿被报道具有抗病毒的生物活性。这些天然植物也许就是潜在的靶向针对包膜蛋白gp120上V3环或者逆转录酶的艾滋病毒抑制剂。V3环结构中的相对保守的肽段R15K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毛细管亲和色谱方法研究了R15K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逆转录酶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新疆一支蒿的氯仿层提取物与R15k和逆转录酶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天然植物中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的方法。

  • 标签: HIV V3环 R15K 逆转录酶 亲和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区带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