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mL与2.5mL0.5%的,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2.0mL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左布比卡因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102例,根据麻醉时罗哌的给药浓度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0.15%罗哌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0.3%罗哌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舒适度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10、20及30min两组患者MAP水平轻度下降,SPO2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30min,两组患者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H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舒适评分为(2.84±0.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0.05)分;观察组患者平均改良Bromage评分为(0.17±0.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4±0.06)分,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罗哌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氏杆菌病是由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羊、牛等病畜,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外地牛羊进出量的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2015年前郴州市各医院均无氏杆菌病临床确诊病例,但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了38例氏杆菌病临床诊断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凝集试验 布氏病 骨髓培养 凝集实验
  • 简介:目的:建立索非韦片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WatersSymmetryC18(5μm,4.6×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5: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对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索非韦与各杂质均能有效分离,杂质A(中间体)、杂质B(起始原料)、杂质C(降解产物)的定量限分别为1.012、2.005、2.010ng,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n=7),杂质加样回收率(n=9)在96.11%~102.20%之间,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等符合规定。对3批索非韦片进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总杂质量在0.108%~0.129%范围内。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作为索非韦片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索非布韦片 有关物质 方法学验证 质量控制 杂质
  • 简介:司他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1].2017年11月15日,美国FDA发布了非司他的安全公告[2],指出非司他未增加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theAnti-PlateletTrialists'Collaboration)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但可增加心脏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这使非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备受关注.

  • 标签: 心血管安全性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全因死亡 非致命性 高尿酸血症 抗血小板
  • 简介:秋季发烧是院校门诊就医最常见的症状,肌注氨基林退热,可以快速退热及缓解发热时的头痛症状。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本文重点探讨复方氨基林肌注后产生的过敏及护理体会。

  • 标签: 发烧 氨基比林 过敏 体会
  • 简介:目的:分析氟洛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洛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洛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洛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地奈德雾化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地奈德雾化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雾化
  • 简介: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展开治疗,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把2017年09月份至2018年09月份的1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式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之中有57例。研究组采用布托啡诺展开治疗;参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降低,但是其HR和氧合指数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AP则是研究组的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对比没有意义,即P>0.05,但是在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是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经过比对后具有临床不均衡性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而言,采用布托啡诺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预后各项指标的数据,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重症胰腺炎 预后分析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分离恩替韦光学异构体。恩替韦化学结构中有3个手性原子,恩替韦有7个光学异构体,其中有6个非对映异构体,1个对映异构体。在SymmetrixODS-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韦与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在DaicelCHIRALPAKAD(4.6mm×250mm,10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韦和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非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71,0.0376,0.0377μg/mL和0.124,0.125,0.126μg/mL。对映体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和0.46μg/mL。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和对映异构体的精密度分别为0.36%,0.44%,1.04%和0.67%。对映异构体的回收率为98.4%–100.5%。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恩替韦光学异构体的杂质限度。

  • 标签: 恩替卡韦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 HPLC-UV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白癜风就诊于某皮肤专科医院,给予口服补骨脂颗粒(10g,bid),驱白巴期片(3片,tid)等药物治疗,治疗后第30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58.2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4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6.0IU·L^-1,无乏力,无黄疸及皮肤、黏膜出血,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治疗后第32天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ALT1190IU·L^-1,AST2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2IU·L^-1,当日收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复合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入院治疗36d复查肝功能示:ALT48IU·L^-1,AST25IU·L^-1,γ-谷氨酰转移酶32IU·L^-1,患者治愈出院。

  • 标签: 补骨脂颗粒 驱白巴布期片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确诊AR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地奈德鼻喷剂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巴斯汀片口服,观察比较2组血清白介素IL-4、IL-6及IL-10水平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1)。结论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更为有效地改善AR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安全性高,操作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巴斯汀 布地奈德鼻喷剂 过敏性鼻炎 IL-4 IL-6 IL-10
  • 简介:目的本文选择EudragitL100和EudragitRL30D分别作为微丸的肠溶和缓释包衣材料,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制备卡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6h和12h两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将包衣时间(间接代表包衣厚度)和增塑剂的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肠溶缓释微丸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三维响应面图可以看出,评分最优自变量处方为椭圆形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任取3点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对比评分标准,3批自制样品符合理论释药目标。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的包衣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地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 标签: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肠溶缓释微丸 卡马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尼汀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尼汀注射液安慰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选择使用左尼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左尼汀注射液治疗,3g/次,每日两次,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左卡尼汀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究培他滨联合放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接受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培他滨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癌胚抗原水平、无进展生存期及全组保肛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癌胚抗原水平为(3.28±1.3)μg/L,无进展生存期为(27.2±1.6)月,保肛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癌胚抗原水平为(7.21±1.9)μg/L,无进展生存期为(18.4±2.2)月,保肛率为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保肛率为96.4%。结论: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实施培他滨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案,能最大程度地改善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化疗 卡培他滨 癌胚抗原 生存进展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和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络磺钠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组和单奥组,每组100例,单奥组给予奥曲肽治疗,奥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络磺钠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platelets,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红蛋白、胃液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FIB、血红蛋白、胃液pH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奥组患者PLT、FIB、血红蛋白、胃液pH、治疗有效率高于单奥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低于单奥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组患者和单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磺钠联合奥曲肽治疗可有效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LT、FIB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止血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卡络磺钠 奥曲肽 消化道出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选取其中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BVDNA定量、HBVDNA转阴例数、ALT复常例数增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恩替韦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患者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对于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应用罗盖全冲击+西那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西那塞治疗,联合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罗盖全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磷、钙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磷、i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血钙水平低于治疗前和联合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中应用罗盖全冲击+西那塞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磷、iPTH水平,不显著降低血钙水平,并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罗盖全 冲击疗法 西那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