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清白蛋白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普通紫杉醇)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比溶剂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交叉核对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比溶剂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共纳入9个RCT,共计27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总缓解率较高(OR=2.00,95%CI:1.28-3.1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引起的疲倦(OR=1.42,95%CI:1.17-1.72,P〈0.01),腹泻(OR=1.33,95%CI:1.08-1.64,P〈0.01)比溶剂型紫杉醇发生更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感觉神经毒性,恶心,脱发,感染的发生率,二者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溶剂型紫杉醇所取得的乳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也较好。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溶剂型紫杉醇 乳腺癌 META分析 总缓解率 总生存时间
  • 简介:微量元素包含人体必需与可能必需的,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和测定的方法也层出不穷.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目前的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等,对比分析了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升元素检测标准提供借鉴,不断提高药材质量标准.

  • 标签: 微量元素 样品处理 测定方法 质谱法 光谱法 质量标准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水平的慢性疾病[1],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CKD(1~3期)称为CKD早期,常无任何症状,CKD3期以后,症状趋于明显,进入肾衰竭后症状则进一步加重。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球蛋白 抑素 健康体检人群 特异性治疗 人民健康水平 肾小球滤过功能
  • 简介:活化蛋白-1(AP-1)是一类二聚体的反式调节因子,其作用十分广泛,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证实,AP-1与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和脑胶质瘤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有密切联系.本文就AP-1的组成、调节及其与以上疾病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活化蛋白-1(AP-1) C-JUN JNK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分离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Cerebrolysin,阳性药,10mg/kg)组,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高、中、低剂量(20、10、5mg/kg)组,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周;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Y迷宫和避暗实验法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VaD大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显著增加VaD大鼠在Y迷宫实验的正确次数,显著降低在避暗实验的潜伏期时间,并显著提高VaD大鼠血清IGF-1水平;上述作用与同剂量Cerebrolysin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能提高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IGF-1水平,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元修复和生长有关。

  • 标签: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 血管性痴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学习记忆
  • 简介:目的:考察成人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6年4月我院成人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评价临床诊断与我国说明书适应症的相符性,同时根据相关临床治疗指南,评价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获益情况。根据我国药品说明书、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及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分析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162例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患者的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9.26%),其次为噬血细胞综合征(8.64%)、重症肌无力(7.41%)和格林-巴利综合征(6.79%)等,其中76.54%为超说明书用药。在超说明书用法中,胸腺瘤伴免疫缺陷、格林-巴利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肯定获益(合计12.90%)。44例患者应用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的给药方案符合说明书或指南的推荐。结论:部分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给药方案也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成人 适应症 给药方案
  • 简介: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近3000例前列腺癌病例的对照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可提高前列腺癌预测的准确性,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肿瘤靶标》。

  • 标签: 血清铁蛋白 前列腺癌 浙江大学 诊治 研究人员 预后判断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性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及相关血脂指标预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斑块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9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纳人研究样本,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48例)与斑块组(61例),结合斑块及超声特征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34例)与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三组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阳性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IMT厚度的相关性,建立Lp(a)对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分析LP(a)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界值。结果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及斑块不稳定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HDL-C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共63例,血脂异常与IMT增厚存在正相关关系〇=0.413,P=0.021),血脂异常诊断颈动脉斑块符合率85.32%(93/109),敏感性88.52%(54/61),特异性81.25%(39/48);—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冗、11)1^、14)(&)与11\0'厚度正相关(浐=0.911、0.741、0.946)^01^与11\?'厚度负相关(浐=0.356);LP(a)对颈动脉斑块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15,标准误0.047,P=0.000,95%C/=0.723~0.907。最佳截断值为325mg?L-1,此时敏感性78.3%,特异性93.9%。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的辅助预测指标,而LP(a)可预测颈动脉斑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脂蛋白(a) 颈动脉斑块 调脂
  • 简介: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病理类型和基因表达在不同个体异质性较大,对治疗的应答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已成为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微小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约18~22nt的单链、非蛋白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 标签: 人乳腺癌细胞株 MDA-MB-231 骨形成蛋白 过表达 生物学过程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联合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检测的102例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胃炎57例、胃癌4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PGⅠ、Ⅱ和G-17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胃炎、胃癌组PGⅠ、PGⅡ、PGR指标较正常组下降,且胃炎组PGⅠ、PGR较胃癌组高,PGⅡ较之低(P〈0.05);其G-17均较正常组提高,且胃癌组较胃炎组高(P〈0.05);胃体组PGⅠ、PGⅡ、PGR较胃窦组低,较多灶组高(P〈0.05);其G-17指标较胃窦、多灶组高,且胃窦组较多灶组低(P〈0.05)。结论联合PG和G-17对AG患者实行检测能有效鉴别患者胃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予以准确性参考数据。

  • 标签: PGⅠ PGⅡ G-17 AG 胃癌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CYP45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阿托伐他汀(AV-T)组、银杏叶提取物(GBE)组、GBE联合AV-T组,每组6只。NS组用生理盐水1mL/(kg·d)灌胃,AV-T组1mg/(kg·d)AV-T灌胃,GBE组50mg/(kg·d)GBE灌胃,GBE联合AV-T组GBE50mg/(kg·d)联合AV-T1mg/(kg·d)灌胃。6周后,取大鼠肝脏,制备肝微粒体,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酶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CYP3A4和CYP2C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450酶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3A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GBE组、GBE+AV-T组CYP2C9的表达显著上升(P均〈0.01)。结论GBE与AV-T联合应用后,使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增高,且影响CYP3A4和CYP2C9的蛋白表达,由此可能会影响AV-T的疗效。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阿托伐他汀 细胞色素P450酶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莪术油对直肠癌SW1463细胞株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黔产莪术挥发油,配制成40、80、120、160、200、240、280mg/L浓度梯度,干预SW1463细胞24、48、72h,MTT法检测莪术油对SW146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iemsa染色法观察莪术油对SW1463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apase-3、Bax与Bcl-2蛋白表达。结果莪术油对SW146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相关性,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4.33、134.11、120.04mg/L;Giemsa染色可见细胞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莪术油干预SW1463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莪术油能明显抑制SW14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直肠癌细胞 莪术油 细胞增殖 CASPASE-3 BAX 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