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在儿童重症病房(PICU)应用已十五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一些指标需专用设备检测,为方便临床使用,十年前制定了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二者均在其最初建地区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验证,可准确地评估危重患儿的病情和预后。首诊时能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规范的判断,

  • 标签: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临床应用 病情严重程度 急诊 重症病房 专用设备
  • 简介:营养支持是危重患儿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患儿的胃肠功能状态,肠内营养已成为小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营养支持不仅可纠正和预防患者的营养不足,还可通过其中特异营养物质的药理学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仅对小儿危重患者的代谢特点、营养支持的时机、途径、所用营养剂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评价疗效。结果43例患儿均得以确诊,根据患儿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最终有2例(4.65%)患儿治疗无效死亡,其余41例患者均得以治愈。结论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病情复杂、凶险,需要为患儿尽早诊断并做出针对有效的治疗。

  • 标签: 危重呼吸道阻塞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修正创伤评分、创伤指数、患者呼吸、循环、运动、语言评分、院前分类指数这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在识别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接待的92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列入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中,对所选患者应用急诊预检进行评分,将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类创伤评分方中TI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对急危重症伤员的识别性能最高,灵敏度只有0.521,在预测结果中可能易出现假阳性。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方法能在早期有效识别急危重症患者,各评分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工作中需联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创伤评分 急危重症创伤 创伤识别 急诊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急性肾炎(AGN)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51例AGN患儿,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2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纳入2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评价组间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AGN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急性肾炎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7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35例患儿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实习35例患儿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并采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安全评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安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教育与人文关怀、管理追溯、预测与分析、危机处置与设施、风险档案建设等方面的评分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儿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人数分别为5人及0人,占比分别为14.29%及0.00%,相关数据加以比较分析,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其对护理安全评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 标签: 重症肺炎 患儿 护理安全评分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
  • 简介:目的对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96例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后存活、死亡为依据,分成观察组(存活)和对照组(死亡),各4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10分,随着APACHEⅡ评分增加,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也随之增加;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动脉血乳酸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95503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抽取我院2011年7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95503张,逐一审查并填写处方评价表和不合格处方登记表,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项处方基本指标皆趋于合理,不合理处方比例在持续下降。结论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处方点评,健全处方质量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统计分析 质量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脑梗患者治疗中按照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68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 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 NIHSS评分 ADL评分
  • 简介:肩袖又被称之为旋转袖,其属于肱骨头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肩袖的冈上肌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破裂发生率较高,且愈合难度大[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运动性损伤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发展与完善,其已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手段。就目前而言,肩袖修复术主要分为2种,其一为手法松解后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其二是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再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无统一性标准[3]。

  • 标签: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微创治疗 关节镜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评分
  • 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和一类少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危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多见于阴道大出血和/或失血性休克,盆腔病灶穿孔合并腹腔内大出血,肺转移合并大咯血和/或血胸、气胸,脑转移出现颅内高压等。3年来我科抢救危重患者410例,其中

  • 标签: 危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抢救 阴道大出血 葡萄胎 肺转移瘤出血
  • 简介:医护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经常处于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危险因素中,时刻面临职业伤害的危险,医务人员应掌握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及发生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操作程序、树立职业防护的观念,预防、避免交叉感染。

  • 标签: 危重患者护理 职业伤害 职业防护
  • 简介:血糖异常症是危重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提示原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目前已阐明危重患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9例危重患儿血糖变化监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危重患儿 血糖变化 监测分析 新生儿病房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