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经管类实验的开放工作愈发重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医药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介绍了经管类实验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该实验首先要有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是实验开放的核心;其次,要构建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这是实验开放的支撑;然后,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实验开放的关键;最后,要制定合理的实验开放制度,这是实验顺利开放的保证。

  • 标签: 经管类 实验室 开放
  • 简介: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 标签: 调研报告 实验室 无菌检查
  • 简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最为有效的药物。肺炎链球菌属于CAP的重要病原体,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有很高的耐药性,并且耐药问题日渐明显,近10余年十分突出,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构建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及实施效果,以达到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 标签: 执业能力 药学专业 实验课程体系
  • 简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中药学类本科生教育教学的质量,克服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q-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中药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药、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四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该体系的构建为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中药学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体系
  • 简介:药学专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完成教育计划所规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也是学生就业的纽带和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基于就业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单一“集中实习”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本院探索了一条“多渠道、立体化”的实习模式,从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学专业 实习模式 质量管理 实践
  • 简介:实验教辅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职能,随着高校实验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正确地对实验教辅角色进行定位,使之与中心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相得益彰,成为实验教学中亟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实验教辅角色的内涵、如何正确认识和提升实验教辅工作对实验中心建设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实验教辅 内涵 价值
  • 简介:心室流出道(ventricularoutflowtract,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因临床常见,具有典型的心电图(ECG)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射频消融术是该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文中报道1例初步诊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RVOT)的PVC的患者,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获得成功消融的诊治经过。文献复习了PVC定位的方法、VOT局部独特的解剖特点对定位的影响,以及三维标测新技术对PVC消融手术的帮助。

  • 标签: 心室流出道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术
  • 简介:目的开展紫草浸膏治疗大鼠烫伤的药效学实验,明确其外用治疗烫伤的功能。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恒温水浴烫伤大鼠右足造模,用软皮尺测量大鼠足趾周长,计算肿胀率。结果紫草高、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紫草浸膏外用,对热水所致烫伤有一定的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草 浸膏 外用 烫伤
  • 简介:目的通过抗惊厥和解热实验,研究山羊角对羚羊角的替代比例范围,为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戊四唑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两者对惊厥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并分别作量效关系图;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比较两者对大鼠温度升高的抑制作用,并分别作量效关系图。结果羚羊角能延长小鼠惊厥的潜伏期,降低死亡率;羚羊角和山羊角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体温的升高。两模型的替代比例分别为6.0∶1与7.2∶1。结论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比例范围为(6.0∶1~7.2∶1)。

  • 标签: 山羊角 羚羊角 惊厥 发热
  • 简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传统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难以达到此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是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 标签: 临床药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观察舒康汤对慢性盆腔炎的影响,并初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损伤联合三种菌对其混合感染的方法来制备大鼠的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康汤低剂量组(1mL/kg)、舒康汤高剂量组(1mL/100g)、妇科千金片组(1.5g/kg)。造模后3周连续给药20d,在最后一次给药的24h后,对子宫的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并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浆中SOD、MDA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舒康汤可以明显地使造模大鼠的子宫肿胀程度减轻,并且,可以使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血浆中的MDA、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SOD含量提高。结论:舒康汤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对氧自由基损伤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有关。

  • 标签: 舒康汤 慢性盆腔炎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双泽清脂颗粒的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胆固醇、0.3%胆酸钠、10%猪油、88.7%普通饲料)喂养SD大鼠2周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将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及双泽清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持续给药6周后,与普通饲料组大鼠内眦采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血脂4项(TC、TG、HDL-C、LDL-C)的水平,同时对双泽清脂颗粒进行急性毒理试验。结果双泽清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血清中TG、TC、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P〈0.01);最大给药试验小鼠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双泽清脂颗粒对PPARγ2mRNA和C/EBPα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本制剂急性毒性低,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 标签: 双泽清脂颗粒 降血脂 急性毒性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湖北省健康管理工作试点方案,推动咸宁市健康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咸宁市卫计委在“吃准、悟透、做实”方案的同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为要点,积极开展工作。

  • 标签: 健康管理 管理工作 健康需求 咸宁市 湖北省
  •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红豆杉饮片(10g,1次/d口服)、门冬胰岛素30(10U,3次/d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0U,每晚皮下注射)、胰激肽原酶(40U,1次/d口服)、硫辛酸(0.6g、1次/d静脉滴注)、海昆肾喜胶囊(0.44g,3次/d口服)、尿毒清颗粒(5g,3次/d口服)及复方α-酮酸(4片,3次/d口服)等治疗。患者第2次口服红豆杉饮片后约1h出现恶心呕吐;约4h突发四肢抽搐,心电监护示性心动过速,实验检查示血钾6.4mmol/L。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给予电复律5次,并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停用红豆杉饮片,其余药物继续应用,患者未再发生性心动过速。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红豆杉饮片
  • 简介:目的观察菌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中药炮制学课程开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实验项目开设的背景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运行方案,归纳总结了教学效果。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能够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研究生生源培养的要求。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