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卫生管理对医院卫生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卫生管理工作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名(2022年1月~6月)实施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30名(2022年6月~2023年1月)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管理质量、综合评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与管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卫生管理中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水平与综合评分,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卫生管理模式 医院卫生管理模式 管理质量 综合评分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引起用药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医嘱方面的因素、用药过程中的因素、药物保管方面的因素、药物配置方面的因素、药物自身安全因素等等。在用药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因素中,有的是药物本身的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是更多的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临床上,由于抗精神药物的药物特殊性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抗精神药物用药安全管理更加严格。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药品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用药安全是药品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在医院中,药品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从药库、药房到各个科室的用药,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基于此,本文对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和用药安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房 药品质量管理 用药安全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探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护理中安全护理管理的运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把其分成两类,每类有50例患者,I类和II类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I类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II类患者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两种患者的护理管理成效。结果:II类的不安全因素评分明显比I类患者更低,II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I类患者更高。结论:把安全护理管理运用到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护理中,能明显减少不安全因素的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 常规护理管理 安全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8例耳鼻喉手术室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用于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效果确切。

  • 标签: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耳鼻喉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模式转型。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对于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协调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队伍仍然存在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足。

  • 标签: 大安全大应急 公共卫生 应急管理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手术室护理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本院74例采取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与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观察组(5.41%)比对照组(24.32%)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及质量改进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护理质量提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安全 质量改进 PDCA循环管理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在药剂科管理中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及用药安全性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把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以及研究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则接受临床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剂科管理中采取临床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药物合理应用以及用药安全性,该干预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学干预 药剂科 药物合理应用 用药安全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不仅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还能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 新生儿护理 临床效果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骨科创伤护理中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于骨科内随机选取70例骨科创伤患者参与研究,在征得其同意后开展对照实验,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最终将70例患者分配为每组35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据统计数据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用于骨科创伤护理中能够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创伤护理 安全护理 护理风险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ADC药物的毒性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针对ADC药物的毒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并结合安全性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与挑战。结果显示,ADC药物的毒性评价需综合考虑靶向性、药代动力学及药物代谢等因素,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安全性研究方面,需重点关注与载体蛋白、靶向抗原相关的不良反应,加强动物模型的选择和仿真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预测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ADC药物的毒性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ADC药物 毒性评价 安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蜂王浆提取物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结果: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提取物属于无毒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长期毒性实验,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P>0.05)。结论:蜂王浆提取物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提示其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蜂王浆提取物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替硝唑口服,给予研究组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的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0.00%与对照组的2.50%无差异(P>0.05)。结论:在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高,该用药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替硝唑 局部用药 口服用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