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丝素蛋白 支架 脊髓 大鼠
  • 简介:目的比较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与硅橡胶经紫外线照射前后血清总补体(CH50)活性的变化,探讨紫外线照射对2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Medpor和硅橡胶分别切成大小为1cm×1cm×2mm的块状,部分材料经紫外线照射.选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无菌条件下每只兔距右耳根3~5cm处做1.5cm长的弧形切口,分离并去除约1cm×1cm软骨,实验1组植入未经紫外线照射的硅橡胶,实验2组植入经紫外线照射的硅橡胶,实验3组为植入未经紫外线照射的Medpor,实验4组植入经紫外线照射的Medpor.于术前3d和术后1、3、7、14、21、30、60、90d分别检测CH50含量.结果4组术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或充血.实验1组和实验2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H50值均低于术前3d,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1、3d低于术前3d,实验1组和实验2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H50值均分别低于实验3组和实验4组,实验4组术后1、3、7d血清CH50值高于实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可以改善Medpor的CH50值,促进其与组织的相容性,对硅橡胶无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聚乙烯 弹性聚硅酮类 紫外线 补体溶血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