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护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护理重点,在术后加强对患者各身体机能的密切监测,做好各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8例,轻微脑栓塞6例,肾功能不全4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4个月~2年内,未发生死亡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在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时,应当在术前做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瘤体破裂、实施心理护理;在术后做好预防并发症状、开展用药指导、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疾病手术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的216例肛周疾病患者的手术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4例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大出血,2例肛瘘患者因合并肛周克罗恩病而愈合缓慢,2例肛周脓肿术后发生大出血,其余20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肛周疾病患者术后肛周切口仔细护理、良好换药,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便秘是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肛周疾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为患者在手术配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Solitaire AB支架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MMD主要发病于亚洲地区的黄种人,发病率最高的是中国、日本、韩国及南亚国家,欧美国家发病率则较低。MMD的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4岁左右的儿童,

  • 标签: 烟雾病 头痛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人工种植牙(Artificialdentalimplant)手术护理体会,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护理方向。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人工种植牙患者的资料71例,对71例接受人工种植牙患者采取科学化的术前准备、中配合以及术后观察护理等,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71例人工种植牙患者不同牙位手术存留率情况。结果7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45例磨牙手术,7例双尖牙手术,19例前牙手术;71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经过3个月的随访后,不同牙位手术存留率高达97.18%(69/71),其中磨牙手术以及双尖牙手术存留率高达100.00%,前牙手术存留率89.47%(17/1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种植牙手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 标签: 人工种植牙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普宁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1年1—6月)、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各200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96.50%(193/200)、27.00%(54/200),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分别为24.87%(48/193)、74.07%(40/54),预防性用药疗程分别为4.50、1.20d。结论: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干预

  • 标签: 干预前后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究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护理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使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5.8%。所有患者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肺癌或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护理工作显得很重要,对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肺癌 乳腺癌 胸腔积液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期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8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措施,而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为脑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处于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肿瘤患者 围术期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心脏专科医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以期为医院规范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6月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221例,统计并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221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仅204例。纳入的2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的有179例(占87.75%);预防性给药持续时间合理的有175例(占85.78%)。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4大类,使用病例数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182例),其余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1例)、氟喹诺酮类(1例)、林可酰胺类(20例)。结论:我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标签: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胆石症ERCP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ERCP手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手术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石症患者ERCP手术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插管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胆石症 舒适护理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在子宫肌瘤病患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路径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对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路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病患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 围术期
  • 简介: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4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睡眠质量表(PDSS)评定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HAMA评分(13.80±5.80)分、PDSS评分(121.80±12.5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80±6.12)分和(111.80±1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帕金森病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帕金森睡眠质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行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3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介入治疗,1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期间手术其护理要点。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现量大于3000ml的患者仅有1例,占比6.67%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12例(80.00%)出血量大于3000ml(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平均输血量为(309.35+120.13)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2.39+236.24)ml的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一例病患手术结局为子宫切除,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例病患子宫切除的比例(P<0.05)两组患者手术输血患者比例、手术后恶露量以及手术前后血色素差值,术后髂内动脉栓、塞胎盘粘连及植入以及双侧下肢静脉血栓等手术结局患者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注意手术护理配合,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切除及大出血的风险。

  • 标签: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 凶险性前置胎盘 护理要点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并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直肠癌根治并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症状改善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和躯体化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功能(62.35±2.51)分、自护技能(58.37±2.25)分和生活质量总分(65.12±2.51)分高于对照组(27.02±2.72)、(12.80±1.36)、(5.39±2.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并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直肠癌根治术 结肠造口术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535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6月355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用药疗程、预防性用药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5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中,227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94%,符合我院骨科相关拟订值;222例术前30min-2h给药,5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合理率为97.80%;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替唑(160例,占70.04%),其次为头孢呋辛(49例,占21.59%);平均用药疗程为4.3d,超过我院骨科相关拟订值(1.3d)。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继续加强培训和管理。

  • 标签: 骨科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经皮肾镜取石(PCNL)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予抗生素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生率及SIR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及MOD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3d、7d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PCNL能有效减低术后感染发热及SIRS发生率,较好控制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 经皮肾镜取石术 发热 SIRS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间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29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2016年3—8月间I类切口手术患者21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29%低于对照组为88.18%(P〈0.05),使用合理率为83.40%高于对照组为56.18%(P〈0.05);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为(768.00±42.00)元低于对照组为(1526.00±78.00)元(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外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I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入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4周后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的含量,与患者治疗前的数据进行对比,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情绪心理上的改变。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实验组各数据总体接近正常值,且实验组满意度和服药依存性比对照组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积极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医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切口浸泡氨甲环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符合收入标准的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连续200例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其中氨甲环酸组97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假体植入后切口浸泡浓度为1%的氨甲环酸溶液100mL共5min,对照组103例患者局部浸润生理盐水100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值和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和术后HSS评分以及术后24h引流量和总出血量。在术后必要时B超检查双下肢动静脉有无血栓形成。结果:随访率98%,在总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最低值之差方面,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手术前后HSS改善值、下肢血管血栓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输血率无显著性意义,但是在输血量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浸泡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丢失量,在改善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方面作用显著。可以减少输血量,但是对于对输血率改善不明显。本实验中氨甲环酸浸泡并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

  • 标签: 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