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药源性低钾血症的特点.方法对108例药源性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主要为利尿药53.7%、抗感染药物15.7%、激素类7.4%,且药物诱发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结论药物诱发低钾血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需提高警惕,及时防治,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源性 低钾血症 文献分析
  • 简介: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好发于2~10岁以内的儿童[1]。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长趋势[2]。该病传染性极强,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而得病[1]。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成人水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成人水痘 水痘病毒 急性传染 临床疗效 结痂时间 体征改善情况
  • 简介: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肺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 辅助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药品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药源性精神异常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精神异常的表现、发生时间及处理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40例患者中,60~89岁年龄段发生精神异常的比例最高;引发精神异常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2.14%;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14%。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对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警惕性。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精神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保健方面尤为突出,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和认可。本地三大药食同源药材一一党参、当归、黄芪,也是创下了辉煌的历史。中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 标签: 地产药材 甘肃 保健意识 中药饮片 医疗保健 药食同源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性脑梗死(RCI)的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于初发性脑梗死(FCI).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复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RCI与F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已便做好二级预防.

  • 标签: 复发性脑梗死 相关危险因素 初发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 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复发
  •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儿科2362份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结果:2362份住院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2176份,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63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13份。不合理应用的病例有:越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83份(39%),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有45份(21%),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有57份(27%),无指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8份(13%)。结论:我院儿科总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合理应用
  • 简介:教育国际条约伴随着日益增多的跨国教育活动而出现,是为这些活动建立平台并促使它们有序开展的一套国家间的契约安排,它的签署意味着缔约国之间教育主权的部分让渡。梳理我国签订的教育国际条约的内容和种类,对其中暗含的教育主权让渡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主权让渡具有以下特点:相互性和平等性;较大的弹性和可操作性;主权国家拥有最终的裁量权。

  • 标签: 教育主权 教育国际条约 主权让渡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足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PN能迅速提高血清清蛋白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改善脏器功能,利于机体恢复.小儿术后营养支持不当会使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患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胆红素血症等,其对外源性营养的代谢与正常儿童不同.因此,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作者首先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儿外科PN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处方的合理性,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于2012-03-01至2013-04-15实施临床干预,指导本院PN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手术后医护 小儿 肠外营养 处方分析 临床干预
  • 简介:目的通过2012、2013年泗县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数据分析,了解乳腺癌发病情况。方法开展乳腺癌筛查,以临床检查为初筛,常规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阳性或可疑者行乳腺钼靶x线进行诊断,x线阳性或可疑阳性者的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两年完成4000名妇女的乳腺癌筛查,其中乳腺良性肿瘤21例(21/4000),乳腺癌3例(3/4000),早诊断率为75%。结论我县农村妇女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农村妇女应普及“两癌”筛查,大力开展妇女卫生保健教育知识宣传。同时筛查体系和技术设备也是基层妇女健康服务的保障。

  • 标签: 乳腺肿瘤 筛查 农村妇女
  • 简介: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学干预 不合理用药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事业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随之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改变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而如何让这种改变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更好地适应当代医疗事业的需要,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潜心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价值观
  • 简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报告来源于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37例)的特点。发现97.30%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用药方式以静脉用药为主;54.05%患者发生在用药后的5min内;经积极抢救治疗,治愈28例(75.67%),死亡2例。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的药物咨询情况,以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856例门诊用药咨询,从患者药物咨询比例、患者和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药物咨询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为用法用量(55.49%)、药品外观(15.3%)、药物适应证(7.59%);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47.22%)、不良反应(30.09%)和适应证(22.69%).结论:开展门诊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可保障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 标签: 精神专科医院 药物咨询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