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穿刺相比,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有限固定加外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的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有限固定加外固定的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
  • 作者: 姚晓龙姚礼忠杨雪英娜仁花杨小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核素肾动态显像对单侧梗阻性肾病围手术期肾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4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观察三组患者的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结果。结果:轻度患者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GFR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的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能够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5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的患者96例,良的患者42例,可的患者10例,差的患者9例;优良率为87.90%。结论闭合复位PFNA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52例跟骨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跟骨外侧"L"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Maryland评分无痛率为61.54%(16/2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46%(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在Maryland评分结构总有效性疗效对比中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对照组行后、外、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踝的顺序行复位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固定患者手术时股骨近端扩髓与否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固定手术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6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前股骨髓腔不用扩髓器进行扩髓;B组患者18例,股骨髓腔周径窄,插入髓内钉主钉困难者需用扩髓器进行扩髓;C组患者61例,髓内钉主钉插入前主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比较各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A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103±27)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4±32)mL,(145±32)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40±26)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4±32)mL,(701±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43±32)mL;B、C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分别为(610±32)mL,(656±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固定手术中,股骨近端扩髓增加隐性和总失血量;股骨近端扩髓是Gamma-3固定手术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3 扩髓 失血量 隐性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D1组(22例)、D2组(22例)及D3组(23例),均给予全身复合麻醉,术中均行肺通气,给予乌司他丁。D1组、D2组及D3组分别给予负荷量为0.5,1.0,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后静脉泵注剂量分别为0.5,1.0,2.0μg/(kg·h),直至手术结束。测量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12,24,48,72h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FEV1/FVC。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T0),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min(T4)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记录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1组、D2组、D3组患者术后12,24,48,72h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3组术后48h及72h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同期(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D1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在T2至T4时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2组及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IL-10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D1组及D2组在T2至T4时,以及D3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D1组和D2组,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P<0.05);4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1.0μg/kg或2.0μg/kg静脉泵注10min后,再以1.0μg/(kg·h)或2.0μg/(kg·h)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 剂量 乌司他丁 肺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8.2±1.5)周,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的(14.6±2.6)周时间更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3.75%),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8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的骨折康复,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有效且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骨折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手掌指关节周围结构往往较为精细且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骨折状态,所以为了解决掌部骨折的固定和复位问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固定1。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5.9±4.3)岁;实验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6.2±5.1)岁;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并将上肢进行外展,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部位切开。根据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切口制作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护患者手上的粗大神经和静脉,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微型钢板对患者进行手指钢板固定,而在手术完成后不对患者进行石膏外固定,做好术后抗感染和药物治疗。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将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卡方值进行统计检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愈合时间数据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由双病号分组,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2例,分别实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和传统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减轻关节疼痛感,可促进患者骨折预后恢复。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关节恢复优良率
  • 简介:目的比较Mtwo镍钛锉、ProTaperUniversal再治疗系统与手用不锈钢H锉在管再治疗过程中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1—7月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上颌切牙60颗进行常规管预备、冷压法充填。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20颗。A组应用手用不锈钢H锉,B组应用Mtwo镍钛锉,C组应用ProTaperUniversal再治疗系统清理管内充填材料,记录操作所用时间,比较推出根尖孔的碎屑量及管壁清洁度。结果3组均有充填物残留。B、C组在碎屑推出量、管壁清洁度和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P<0.05)。结论3种器械均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充填物,但镍钛器械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牙周炎 根管疗法 镍钛锉 根管充填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固定术配合七叶皂苷钠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90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并术后常规康复,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测得值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肿胀等症状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D-D水平测得值和VAS、肿胀的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术后配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髋关节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出现在东北药品零售行业的“东北病”,是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来种种弊病在药品零售业的典型反映与缩影。对症下药。进行“自我药疗”无疑是疗治“东北病”的最好办法。但“东北病”积弊久矣,加上“自我药疗”疗程长、作用慢,要想在短期内尽快治愈“东北病”。还耍在外来医生、外部力量等方面多下功夫。

  • 标签: 东北 内治 药品零售行业 自我药疗 药品零售业 对症下药
  • 简介:目的探究对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经相关标准确诊的直肠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应用
  • 简介:目的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各为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经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为96.67%,亦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隐裂牙牙髓病 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 疼痛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创伤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临床价值近年来,微观医疗设备在临床治疗中逐渐推行,解决了胫骨平台后骨折治疗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手段发现,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及骨折类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5±8.3)岁,致伤原因12例为交通致伤,14例为坠落伤,4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3例为后内部骨折,17例为后外部骨折;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8.1)岁,致伤原因11例为交通致伤,13例为坠落伤,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5例为后内部骨折,15例为后外部骨折;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后入路手术治疗,于患者髁后外侧骨处作倒L形切口,切口从腘窝横纹中线内侧沿皮肤横纹至外侧;从腓肠肌外侧处向腓骨平衡进行延伸,选定合适的桡骨远端对接骨板预弯进行锁定,并将其置于外侧髁后处,再钻孔依次拧入螺钉锁定;采取C型臂X线机确认手术无误后,采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并在切口内放置1负压引流管,并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外膜麻醉,在手术部位置入关节镜对患者关节、半月板、韧带进行分析,如患者半月板已经出现撕裂情况,应及时进行摘除;如患者交叉韧带出现损伤,可采取离子刀热疗紧缩处理方式对其功能进行恢复处理;患者麻醉生效后,根据Schazker分型1选择合适的复位固定方式,I型患者可实施推挤骨块复位方式,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并通过关节镜查看复位情况,确认无误后采用空心螺钉进行重新固定;II、III、IV型患者应先根据患者骨折位置确定出钢板位置,再在侧面作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并在其下方1.8cm左右处作骨窗,其长度为1.4cm,宽度为1.2cm,通过顶棒撬进行拔冲顶,如患者复位关节处于塌陷时,可通过自体髂骨对缺损区域进行填补,并采取钢板骨块固定复位。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并将患者下肢抬高,采取包扎、加压等方式使患者膝关节伸直,50小时候可将绷带拆除,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3次;针对韧带、半月板存在损伤的患者,术后4个月需借助长腿支具行走,并定期进行X线复查。1.3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主要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2,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稳定性、疼痛感及膝伸直缺失度五项,每项为5分,总分共计25分,18分以上为优,10~17分为良,1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30例)10例为优,11例为良,9例为差,优良率为21例(70.00%);观察组(30例)16例为优,12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28例(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胫骨平台后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临床较为少见,该类型骨折位置偏后较为隐蔽,因此,切开入路复位操作难度较大。在骨科手术中关节镜已得到推广普及,其主要通过端午透镜内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内窥,再通过监视器对患者关节内部骨折情况进行动态、实时反映,在肘关节及膝关节诊断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胫骨平台后骨折诊断治疗中关节镜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手术过程中可使医生视野更加开阔,通过小切口即可对患者损伤组织和移位情况进行反应,在骨折移位固定处理和损伤处理时,可避免游离体产生,以免对患者关节造成更大损伤3。同时,采取小切口处理可避免传统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和关节腔暴露,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及感染情况发生率。就患者而言,选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恢复期,使患者尽早参与功能康复训练中,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另外,在胫骨平台后骨折中,患者因内外翻应力,容易损伤韧带和半月板,而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关节稳定期较长,术后疼痛剧烈,且容易产生后遗症,而关节镜下手术可通过透镜对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措施发现,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患者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后入路手术治疗优良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胫骨后平台骨折治疗中,临床医生可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更准确的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判断并治疗,以提高临床优良率,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参考文献1张帆,罗晓东,叶茂等.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09(24)33-34,37.2陈红卫,赵钢生,张福等.胫骨平台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1(3)224-228.3张洪亮,黎佩珍,李忠辉等.胫骨后平台骨折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39-2540.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在行一次性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采取全程护理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6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管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9,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重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23例轻度疼痛;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7例重度疼痛,18例中度疼痛,7例轻度疼痛;实验组患者疼痛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212,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在行一次性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借鉴。

  • 标签: 一次性根管 急性牙髓炎 护理效果
  • 简介: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由上皮或间质组织向腔生长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息肉的检出率增加。由于胃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目前主张胃息肉一经发现及早治疗。镜下治疗胃息肉主要有电凝电切、镜下黏膜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对7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镜下治疗 胃息肉 疗效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隆起性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6455例使用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药理作用相同药物联用、滴注速度及15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5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别为未标注滴速(91.49%)、联合1~3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35.24%)、给药剂量不适宜(29.59%)、适应证不适宜(9.34%)。15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联合1~2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73.33%)、给药剂量不适宜(33.33%)、适应证不适宜(13.33%)。结论:应严格按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说明书使用药品,不合理用药是引起ADR/ADE的重要因素,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及时修改说明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内容。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评价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