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3926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过少成为剖宫产手术前5位指征,社会因素仍为第一因素。结论: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孕期各种宣教,提高孕妇对阴道分娩、剖宫产的利弊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更加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原因 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分析120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难易、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5min,术后进食平均早6h,术后排气平均早14h,出血量平均减少50ml。对膀胱无干预,术后均无血尿及排尿困难发生。结论新式剖宫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后出血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38例出血量500~1000ml,21例出血量1000~1500ml,15例出血量1500~2000ml;宫缩乏力所致出血43例(58.11%),胎盘因素所致16例(21.62%),缝合不当所致13例(17.57%),合并妊娠高血压2例(2.70%)。结论导致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缝合不当等。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如需手术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术和手术质量,及时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从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原因 防治
  • 简介: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产妇做好交流沟通,尽量帮助产妇克服心理问题,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在手术室内规范操作和正确调节各种医疗仪器与设备,高效严谨地配合术者完成各项操作步骤。同时,为了预防产妇寒战、新生儿窒息等问题,还应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4例。联合组采用硬膜外一次性给予地佐辛5mg稀释到10mL加上配方为地佐辛10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托烷司琼4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的静脉镇痛泵,镇痛泵以2mL/h匀速静脉给药,术后48h拔管。对照组术毕予地佐辛15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托烷司琼4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的静脉镇痛泵进行治疗,同样镇痛泵以2mL/h匀速静脉给药,术后48h拔管。结果联合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一次性给药联合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是剖宫产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 标签: 地佐辛 剖宫产术 硬膜外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患者新生儿脐血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成去氧肾上腺素组、麻黄碱组,各30例,均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8—10mg腰硬联合麻醉。当收缩压在基础值80%及以下时,去氧肾上腺素组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50—100μg/次,麻黄碱组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5~10mg/次。胎儿娩出即刻取脐带动静脉血测pH。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脐带动静脉血pH高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升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麻黄碱 血压 脐血pH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1.2、1.5、1.8ml,术中根据手术需要于硬膜外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2%的利多卡因。对3组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B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和追加药物剂量显著高于B、C组,C组追加药量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5%罗哌卡因与2%的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0.5%罗哌卡因的最佳剂量为1.5ml。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不同剂量 蛛网膜下腔麻醉 剖宫产术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容量琥珀酰明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250ml+林格氏液750ml;B组: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500ml+林格氏液500ml;C组: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1000ml。3组均于麻醉前10min开始输入琥珀酰明胶,40min内各输入1000ml液体。记录3组麻醉手术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3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SBP在T1、T2、T3与T0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B组、C组SBP在T1、T2高于A组(P〈0.05),而且在T3显著高于A组(P〈0.01);HR仅A组在T1较T0升高较多(P〈0.05)。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均未见异常出血。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输入500ml或1000ml琥珀酰明胶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 标签: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琥珀酰明胶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及B-Lynch缝扎法在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近5年间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20例为宫腔填塞组(A组),行B-Lynch缝扎术治疗18例为B-Lynch缝扎组(B组)。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对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均有效,但是A组手术时间(160±31)min明显长于B组(124±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A组(712±121)ml明显多于B组(580±134)ml,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宫腔纱条填塞及B-Lynch缝扎法,可以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大出血,B-Lynch外科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宫腔纱条填塞更易于掌握、操作简单、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 标签: 宫腔填塞 B-Lynch缝扎法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