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在冠心病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疗效。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疼痛护理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疼痛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开展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视觉模拟VAS量表得分相较于护理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VAS量表得分,此外,实验组疼痛发作频率以及疼痛持续时间等临床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疼痛护理 冠心病 重症监护室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的病情均比较严重,并且身体的各个系统会出现相对紊乱的情况。其中,大脑的功能以及代谢的异常会导致患者发生澹妄的症状。澹妄在发生后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恶化,无法进行正常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澹妄疾病发生率较高。澹妄的发生原因与药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患者本身具有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讲解重症监护病房谵妄患者的护理研究的情况。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护理研究
  • 简介: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护理过程中人的行为有密切联系,制度是规范工作行为的约束条款。医院感染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入手,针对当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制度化规范管理的建议。

  • 标签: 制度化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分级护理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的护理影响。文章阐述了当前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现状,以及传统护理模式在现实需求下面临的资源分配不均、护理质量差异较大等挑战。文章提出了分级护理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并详细描述了其如何解决传统模式下的问题。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步骤,并分析了其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资源分配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资源分配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性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诊冠心病病人(n=7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9人,前者采取舒适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心血管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2.56%,和对照组12.82%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属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7.44%,和对照组79.49%相比更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冠心病用舒适性护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家属的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冠心病 满意度 重症监护室 舒适性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泛耐药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例典型的ICU泛耐药菌感染案例,通过临床药师优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结果:5位ICU重症病人临床药师优化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疗效好。结论:在ICU泛耐药菌感染病人治疗中,临床药师提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 标签: 泛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中随机选取200名,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及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其中用药错误2例,输血错误1例,导管脱落1例,意外伤害2例,纠纷事件1例,其他1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15例,其中用药错误3例,输血错误3例,导管脱落2例,意外伤害3例,纠纷事件2例,其他2例,发生率为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中,观察组满意人数64人,一般26人,不满意人数10人,满意度为64%;对照组共42人满意,40人一般,18人不满意,满意度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优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8例(26.67 %),3-5级有22例(73.33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达到1-2级有14例(46.67%),3-5级有16例(5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心肺复苏 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培训的效果,以期为护理学教育及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依据。方法68名急诊新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低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认为培训内容合理占94.12%、培训方式灵活占97.06%、圆满完成任务占94.12%,而对照组分别为76.47%、79.41%、73.53%,两组培训方法在内容、方式及完成培训任务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成绩提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优于传统培训方法,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有效管理护理团队,可以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路径管理 培训
  • 简介: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人文关怀护理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生存满意度、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活动恢复能力,降低危险现象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中的患儿,探讨镇静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 56例患儿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镇静效果、负面情绪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与 PICU治疗时间。 结果:护理前两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 Ramsay评分为( 4.45±0.3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3.9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4.68±1.32)天, PICU治疗时间为( 7.12±0.86)天,明显短于参照组的( 6.11±1.14)天和( 8.24±0.6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 SAS和 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 SAS和 SDS评分分别为( 51.29±2.86)和( 47.63±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53.75±1.73)和( 51.2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镇静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镇静护理干预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100名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持续的基本生命体征监测,隔离消毒,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结果在100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94例痊愈出院,6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手足口患儿做好严密的监测观察和有效地优质护理,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儿童早日康复。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分享重症监护病房(ICU)用药咨询的工作经验,为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素质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某院2016年临床药师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的用药咨询169次,按咨询人员职业、咨询方式、咨询药物类别、咨询内容、答复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次用药咨询中,医生占91.12%,当面咨询占92.89%,87%的药师答复得到医护人员的采纳。咨询内容包括用法用量(26.63%)、提供药物治疗方案(17.16%)、不良反应(12.43%)、同类药物优劣比较(8.88%)、鼻饲给药(8.88%)等。在12类药物中5类药物构成主要因素。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有助于临床药师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临床药师 重症监护病房 用药咨询 帕累托图
  • 简介:目的比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的差异性,探讨背温测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入住PICU的不同年龄的患儿110例进行体温测量试验。每例患儿分别测量10min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温监测具有较腋温测量准确性高、护理工作量小的优点,可作为PICU体温测量的常规方法之一,测量时间应为10min。

  • 标签: 腋下体温 背部体温 PICU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意识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6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风险意识护理,经过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意识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投诉率 舒适度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甲医院2005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致病菌,药敏测定采用CLSI所提供的标准K-B法及其判读标准。结果: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共分离致病菌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占41.00%和15.3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7%~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5%,不动杆菌属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超过50%,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迭95.65%,同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高度耐药。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均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比较早期不同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各33例。肠外营养组予以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血清蛋白水平、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体质量低于治疗前(P〈0.05)。肠外营养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肠道感染、苏醒后拒食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较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体质量丢失,改善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营养支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84例新生儿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更快康复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个性化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经过反复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并进行详细的患者教育,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房颤 冠心病 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