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接触点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年龄大于16周岁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00例列为观察组。按入院先后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年龄大于16周岁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00例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关键接触点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程度、遵嘱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P<0.01)。结论通过对关键接触点的探讨,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可以使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效果明显提高。

  • 标签: 关键接触点 经鼻蝶垂体瘤
  • 简介: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