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丹参酮ⅡA是我国传统中药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提取而得。外观为红棕色粉末或樱红色晶体粉末,分子式:C19H18O3,分子量:294.33。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抑制血栓疾病发生,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肌再生,扩张微动脉,改善微循环障碍。目前丹参酮Ⅱ。在临床主要是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本研究测定了丹参酮ⅡA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丹参酮ⅡA 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 简介: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病因种种,但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恶性肿瘤所引发的腹水。实验证明,恶性疾病所致的腹水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因此,测定腹水中的胆固醇,可以有效地鉴别腹水的性质

  • 标签: 腹水 常见 鉴别 胆固醇 恶性疾病 征象
  • 简介:当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革理工院校课目与人文科学“无缘”的现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内容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高度交叉渗透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标签: 药学史 当代科学技术 理工院校 药学教育 药物学家 高等医药院校
  • 简介:目的探讨肠球菌所致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分离出肠球菌202株,其中粪肠球菌157株(77.7%),屎肠球菌26株(12.9%),其它肠球菌19株(9.4%)。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对其它抗生素的敏感率随菌种不同而不同。结论微生物室应重视肠球菌属中各菌种间的鉴别和药物敏感分析,为临床应用抗菌素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肠球菌 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210例痰标本菌群分布情况和其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痰培养阳性患者210例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10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155例,占73.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是革兰阴性杆菌的首选药物。革兰阳性球菌55例,占26.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痰培养联合药敏,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合理抗菌药物选择。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对2004年检出的10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用抗菌药物中,以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药敏性最高,头孢他啶药敏率只有59.22%的药敏性,低于某些资料的报道。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率依次为亚胺培南、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其中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常规药物头孢他啶耐药率已较高。需联合用药。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药敏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卡波姆的流变学性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卡波姆凝胶的流变学性质及卡波姆的热分析性质。结果两个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均为假塑型流体,卡波姆凝胶934的黏度比卡波姆1342凝胶的黏度更易受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的影响。结论不同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具有不同的流变学性质,在制剂应用中应合理选用。

  • 标签: 卡波姆 黏度 流变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简介:8-氯腺苷(8-Chloro-Adenosine,8-Cl-A)是一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对小鼠肝癌实体瘤及人白血病HL-60和K562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8-Cl-A诱导MOLT-4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及浓度的依赖性。毒理学实验表明其毒性较低,因而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但Wang等发现8-Cl-A注射液进入体内后,经过腺苷脱氨酶作用迅速降解成8-氯肌苷(8-Cl-I)而失活,大鼠静脉注射8-Cl-A的剂量为25mg·kg^-1时,第一相生物半衰期仅为0.83min^-1,药物的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

  • 标签: 8-氯腺苷脂质体 制备方法 药物性质 腺苷脱氨酶 代谢速度 抗肿瘤化合物
  • 简介:本文研究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pH7.5)和大鼠血清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包封率高(>85%),平均粒径为56.3nm,体外释放慢.结论认为制备的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药剂学性质较好,适于临床使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脂质体 药剂学性质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临床使用
  • 简介:目的: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601,实时监测国内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曲线,以评价其工艺质量。方法:设定测定波长238nm、基准校正波长550nm、温度37℃、转速75r·min^-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30s、监测时间30min,以900mL醋酸盐缓,中液(pH4.5;含3%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桨法,用光程为2mm的光纤探头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曲线。结果: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各溶出曲线存在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准确、连续、定量地反映了药物的溶出过程,获得的数据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可比较出不同厂家之间同种药品的溶出过程差异。

  • 标签: 尼莫地平片 光纤传感系统 溶出度
  • 简介: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对培养阳性的15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UU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6.67%)、强力霉素(90.67%)、美满霉素(88.67%)、司巴沙星(58.67%)、罗红霉素(39.33%)、氧氟沙星(18.00%)和阿奇霉素(8.00%).UU耐药率最高的为氧氟沙星(31.33%),其次为司巴沙星(18.67%)和罗红霉素(18.00%).结论:UU存在多重耐药,对UU进行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测定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抗生素 UU 非淋菌性尿道炎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30名单纯饮食、运动治疗无效或单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双盲给予15或30mg/d国产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对治疗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5或30mg/d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效果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无变化,30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下降.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性.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2011年我院出现医院感染的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微生物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恶性肿瘤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为19.2%(31/161),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53.4%(86/161),真菌检出率为27.3%(44/161)。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均〉70%的药物依次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45.2%(14/31),85.7%为甲氧西林敏感型;白色念珠菌占真菌的70.4%(31/44),对常用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率〉7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第三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第2、3、4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呈现较高耐药性;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屎肠球菌除外)对常用药物亦保持较高敏感性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学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刺五加叶皂苷(ASS)对心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和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sarcolKATP)的作用,探讨ASS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酶解法获取兔心室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SS对mitoKATP的作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ASS对sarcolKATP的作用.结果:对照组观察10min线粒体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ASS30、100和300mg·L-1组均可见用药后线粒体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4.8±3.6)%、(30.4±4.3)%和(38.4±5.7)%.3μmol·L-1格列本脲不影响线粒体荧光强度,但可以阻断ASS对线粒体荧光强度的作用.而对照组、ASS10、100和300μmol·L-1组的IK-ATP峰值无明显差异.结论:ASS对mitoKATP有开放作用,而对sarcolKATP没有作用.ASS通过开放mitoKATP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刺五加叶皂苷 心肌细胞 ATP敏感性钾通道 膜片钳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目的:考察冰片-β-环糊精(β-CYD)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方法:通过溶解度、溶出特性及表观溶解度等实验考察冰片包合前后的溶解、释放特性;比较冰片包合前后对光、湿、热的稳定性。结果:冰片包合前后,溶解度没有显著改变,且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也不明显。冰片-β-CYD包合物量较少时,冰片可以完全解离释放;包合物量较高时,冰片未能完全释放。冰片包合后,对光照、温度及湿度的稳定性显著增强。结论:“复方珍珠含片”中冰片量较少,包合后有利于溶出释放,且稳定性显著增强,便于长久存贮而不改变疗效。

  • 标签: 复方珍珠含片 冰片 Β-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2组患者斑块性质与斑块成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斑块性质诊断率(95%)高于对照组(70%),研究组斑块成分分类诊断率(92%)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源CT血管 成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性质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