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肝病科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的意义。 方法: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1 月,选取本院肝病科收诊的 182 例肝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91 例患者给予常规疾病教育,实验组 91 例患者联合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在教育结束后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教育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交叉感染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 ( P < 0.05 )。结论 : 在肝病科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交叉感染知识的掌握,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肝病科 常规疾病教育 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探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法:选择某医院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其中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未实施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的数量为100例,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实施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传染病的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传染病的机率更低,P<0.05。结论:实施疾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可以降低医院患者出现传染病的机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疾控中心 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传染科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从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 120 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其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以及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护理,对两组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依从性达到了 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3.3% 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p < 0.05 。 结论:在传染科中对患者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护理方法患者能够得到更好质量的护理并且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传染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消化道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和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40例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消毒隔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90.0%,显著高于对照组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5.0%,明显高于对照组 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消化道传染病临床护理要注意观察,及时消毒,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心情,卧床休息和适量补水。

  • 标签: 消化道传染病 传染病护理 隔离措施 消毒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市疾控预防中心健康体检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公共卫生管理,分析两组患者进行公共卫生管理后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管理后传染病认知评分及预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传染病发生率为 2.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升公众对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和预防能力,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率,为制定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提升了医疗管理质量。

  • 标签: [ ] 传染病预防 公共卫生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本次观察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取更昔洛韦治疗,将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获得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患儿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使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尽早改善,减轻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影响。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 更昔洛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传染病定点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中的管理经验,提出通过建立三级预检分诊体系、流程再造、组建三级梯队人员储备库、人员培训、集束化管理、制定特殊事件应急预案,可以提高分诊质量及工作效率,尽早筛查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传染病定点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 预检分诊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县疾控中心推广健康教育进社区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安仁县 6个社区居民,每个社区均随机选择 20名志愿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 2组,其中常规传染病防控宣传的 3个社区 60人作为对照组,另外 3个社区 60人则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作为观察组。调查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预防传染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并未见明显的组间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预防传染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县疾控中心推广健康教育进社区,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 标签: 县疾控中心 健康教育进社区 传染病预防控制 推广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作用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目前消毒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 零缺陷流程与消毒隔离措施 ,强化工作 人员的零缺陷管理。将零缺陷管理前后的消毒效果 合格率、平均消毒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工作 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有效避免了消毒清洁的盲区,杜绝了缺陷,消毒效果的合格率、工作 人员消毒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平均消毒时间明显减少( P< 0.05),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零缺陷管理实现了医院消毒隔离 的规范化、科学化及高效化,有效预防了院内交叉感染,零缺陷管理可推广到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毒隔离 零缺陷管理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