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场车祸中,位幸存者都失去了一条腿。亲友探望时,二者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个对亲友说:虽说命保住了,但一条腿却没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于是,他和亲友的脸上都阴云密布。另一个人对亲友说:虽说一条腿没了,但是命保住了,以后还可以过日子。于是,他和亲友脸上都洒满阳光。同样的生活情境,为什么感受如此不同?就在于他们的话里有着不同的"但是"。"但是",也许算大家最熟悉的转折词了。

  • 标签: 生活情境 阴云密布 应用者
  • 简介:【摘要】:目的:蓝光治疗模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价值分析。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96例因黄疸就诊于我科室的新生儿进行调研,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新生患儿例数为48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治疗方案为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总结与探究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常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差异,(P

  • 标签: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 简介:目的为满足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需求,本文对硬膜外持续恒量注药(CC)模式和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模式,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以指导临床选用最佳镇痛方案。方法对100例无合并症的剖官产术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硬膜外持续恒量注药(CC)模式镇痛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镇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病人行24hBP、HR及SPO2连续进行监测。并观察镇痛效果、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组患者BP、HP及SPO2均在正常范围;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8±2.16h,对照组为28±2.31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镇痛模式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镇痛模式

  • 标签: 镇痛方法 对照组 患者 剖宫产术后 SPO2 肛门排气时间
  • 简介:目的通过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比较,找出最佳排气方法。方法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监护后病房住院输液患者中随机抽取230名①组患者组成为对照组,230名②组患者组成实验组,①组采用由姜安丽老师主编的新编护理学基础一书中介绍的排气法,②组采用通过临床实践改进的排气方法。通过对输液排气成功率,完成静脉输液时间、损失药液量的比较,找出最有效的排气方法。结果①组的排气成功率为87.0%低于②组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排气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对教科书排气方法的改革,其排气方法最能减少静脉输液器内气泡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排气法 护理操作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通气(noninvasivepressure,my)模式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ACPE)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妊娠合并ACPE5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组、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组和常规给氧组(对照组),观察分析三组治疗2h后生理参数、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以及胎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cPAP组和Bi.PAP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给氧组气管插管率为17.6%,CPAP组和BiPAP组均为5.0%(P〈0.05)。胎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CPAP组和BiPAP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CPAP组和BiPAP组之间无差异(P〉0.05)。三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和BiPAP均可改善妊娠合并ACPE患者生理参数、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气管插管率,增加出生胎儿Apgar评分。无创通气模式治疗妊娠期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 标签: 妊娠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持续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手术术前阴道准备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阴式手术患者200例,在术前阴道准备中使用唯妇康、碘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用药,观察比较2组患者阴道冲洗前后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使用唯妇康阴道用药后,降低术后感染,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显著。结论在阴式手术中应用唯妇康减少操作流程,减低感染风险。

  • 标签: 唯妇康 碘消毒剂 阴道用药
  • 简介: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难溶性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与溶媒、振荡时间及调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其调配规范。通过光阻法测定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探讨这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合理的调配方法,使输液中不溶微粒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兼顾调配效率。研究难溶性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控制输液中的不溶微粒数,对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溶性微粒 难溶性药物 溶媒 振荡时间 光阻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解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封成人免疫效果。方法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98位18-40岁健康成人接种5ug和10ug剂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接种10ug组个别人有轻度反应,5ug组无任何全身和局部反应。组观察对象于初免后36个月,检测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4.00%、61.22%,抗体GMT滴度为197.53和110.66。结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3年采用检测高剂量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滴度显着高于低剂量组。说明成人接种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5ug。

  • 标签: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滴度 免疫效果 接种 剂量 局部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格列齐特片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与2005年版《中国药典》,电位滴定法比较。方法:以C18柱,甲醇-0.2%冰醋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9nm。结果:在浓度为4.02~12.06mg/L范围内,本法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99.6%(n=5),重复性试验RSD为0.9%(n=7)。结论:与药典方法比较,更简单,准确,快捷,污染少。

  • 标签: 格列齐特片 含量测定 电位滴定法 HPLC
  • 简介:目的治疗直肠前突的2术式: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经肛门切开黏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我科先后收治56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17例,采用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19例采用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式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切开粘膜间断缝合修补直肠前突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直肠前突近远期疗效好。

  • 标签: 经阴道 经肛门 直肠前突 修补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将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住院治疗152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剖腹手术组,对比观察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剖腹手术组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发热、感染、镇痛剂(泵)使用例数均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内外环境干扰少,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剖腹手术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选择80例前来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所接受方式不同,按照不同方式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均纳入40例病人,并将其命名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常规组所采用的方式为可塑性纤维桩修复,研究组则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总结与探究2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修复成功率为7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5%,组间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口腔修复 可塑性纤维桩修复 预成纤维桩修复
  • 简介:我科于2003年至2006年对75颗根尖未形成的年轻恒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5颗牙,术前X片显示根尖孔未封闭。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8.13岁,75颗牙中切牙63颗,前磨牙12颗,前牙均为外伤及龋坏引起的感染,前磨牙为畸形中尖折裂及引起的感染。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临床研究 成型术 糊剂 年轻恒牙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性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桩核冠修复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组患者在修复治疗前均给予X线片和牙周、牙槽及对应软组织的检查。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B组给予可塑性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6.0%和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可显著提高口腔修复成功率,在熟练掌握口腔修复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可将其作为首选口腔修复方式。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性纤维桩 桩核冠修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