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R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
  • 简介:乳牙嵌入伤与其后继恒牙的发育障碍高度相关,受伤时患儿的年龄、嵌入的方向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牙槽骨骨折,是决定乳牙嵌入伤对发育中的恒牙胚的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所造成的后继恒牙发育缺陷轻者为轻度的牙釉质矿化改变,重者为发育中的恒牙胚坏死。本文对切牙嵌入伤所导致的后继恒切牙的发育异常作一综述。

  • 标签: 乳切牙嵌入伤 后继恒牙 发育异常
  • 简介:嵌入性外伤常常发生在乳牙列,由于轴向的直接撞击造成脱位性外伤,将牙齿推入牙槽窝内,压迫和损伤牙周膜及损害嵌入牙齿的牙髓。在治疗嵌入乳牙时,医生要注意到位于受伤齿牙根方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胚受伤的可能性。本综述将讨论乳牙挫入性外伤的特点、并发症和处理。

  • 标签: 乳切牙嵌入伤 检查 处理 后遗症
  • 简介:原发性乳牙不萌出即乳牙固留(retention)是一种在萌出前阶段牙齿停止萌出、嵌入牙槽骨深处的萌出异常现象。它应与继发性不萌出相区别。后者是萌出到口腔后萌出停止,因牙槽骨支持组织生长破坏而低He。原发性磨牙不萌出对牙列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影响,如错He,阻生,继承恒前磨牙的异位萌出;还可能出现前磨牙与其前身磨牙易位。第二磨牙原发性固留还可导致第一恒磨牙的异位萌出。本文对原发性乳牙不萌出的特点、病因和后果进行综述,并提供一个5岁健康女孩右下第二磨牙原发性不萌出的病例报告。这个女孩没有外伤、感染和家族史。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除不萌出的磨牙,制作间隙保持器和定期复查。

  • 标签: 原发性乳磨牙不萌出 病因 病例报告
  • 简介:引言近来,新的干细胞来源及有效分离方法时有报道,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目前尚不清楚何种类型的干细胞最适合临床靶向治疗。对这些细胞的性质以及它们特有的分化倾向仍缺乏了解,这会妨碍它们治疗潜力的发挥。因此,搞清它们特有的基因表达谱,对今后成功进行细胞治

  • 标签: 细胞内 分化 干细胞来源 人类 牙髓 恒牙
  • 简介:儿童修复治疗所面临的主要是患儿的配合问题,缩短椅旁工作时间的修复技术对儿童牙科的临床治疗将是极其有利的。作者介绍了一种应用复合树脂桩和透明成形冠套修复一名3岁患儿的经过根管治疗的上颌切牙的方法.其优点是应用单独一种修复材料来改善美观修复效果并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和节约费用。

  • 标签: 复合树脂 前牙缺损 成形 透明 复乳 儿童牙科
  • 简介:目的:目的:研究与牙齿发育相关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7,BMP7)信号分子在小型猪磨牙胚中的特异性时空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型猪第三磨牙胚作为研究对象,获取不同孕期的小型猪胎猪胚胎的下颌骨,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BMP7分子在小型猪磨牙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小型猪第三磨牙在胚胎E40、E50、E60分别处于帽状期、钟状期以及钟状晚期(分泌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蛋白水平显示,BMP7在E40时在成釉器和间充质均有表达,成釉器表达相对强于间充质;在E50时,BMP7仍然表达在牙胚成釉器和间充质,与E40表达情况类似;在E60时则主要集中表达在间充质特别是前成牙本质细胞和前成釉细胞。原位杂交与实时定量RT-PCR从mRNA水平也验证了其表达趋势与免疫组织化学基本一致。结论:BMP7信号分子在小型猪磨牙发育过程中呈特异性的时空表达,提示其与牙齿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相关。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7 牙齿发育 小型猪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收治的36例RAU患者,按照临床诊断分为3组,其中A组(轻型溃疡)19例、B组(疱疹样溃疡)11例、C组(重型溃疡)6例。再选择5例口腔黏膜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对象口腔黏膜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MMP-2、TIMP-2在各组对象口腔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不同。MMP-2、TIMP-2在溃疡中的表达比正常黏膜显著增高(P〈0.05)。MMP-2在重型溃疡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型和疱疹样溃疡(P〈0.05);轻型和疱疹样溃疡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在轻型、疱疹样、重型溃疡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和TIMP-2在RAU中均表达增强,其二者的失衡可能参与发病过程且与病损的深度有关。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 简介:目的:检测不同硬度食物喂养下,大鼠在离后不同发育阶段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TyrosineKinaseC,TrkC)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出生后18d刚离的大鼠分别喂养固体、粉状鼠粮,于大鼠3w、4w、6w、9w龄时取表层咬肌,利用RT—PCR方法检测NT-3及其受体TrkC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出生后3-9w内,粉、固体组大鼠咬肌NT-3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粉食组NT-3mRNA在6w时表达低于固体组(P〈0.05);TrkCmRNA在3-9w内持续下降,但粉、固体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粉食喂养能够降低离后大鼠咬肌NT-3mRNA的表达,但对TrkCmRNA影响不大。

  • 标签: 咀嚼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发育 神经营养因子3 酪氨酸蛋白激酶C
  • 简介:上颌骨外科纤毛囊肿可发生于上颌窦手术后的6个月~50a,本文报告2例病例,分别发生于手术后4a和9a,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外科纤毛囊肿 手术后上颌骨囊肿 Caldwell-Lue手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JMJD2基因家族的成员组成,简述了其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指出JMJD2D基因通过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及去甲基化过程参与多种基因重组过程。对JMJD2D基因在干细胞分子机制水平的研究将促进其在于细胞组织生物工程学中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 标签: JMJD2D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 简介:替牙期前牙反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使畸形向骨性错发展的可能〔1〕;以往多采用上颌垫矫治器进行矫治,但对于反覆浅的患者,双曲舌簧唇向开展上切牙虽可使反得以矫正,但有可能使上切牙更趋唇倾,并有使上切牙成对刃或浅开的可能,使反...

  • 标签: 2×4技术 替牙期 矫治方法 上切牙 反 固定矫治器
  • 简介:目的对牙本质粘接系统在龋和无龋牙本质上的应用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48颗龋坏磨牙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颗):去除全部龋坏牙本质、涂布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实验组(24颗):去除部分龋坏牙本质,保留部分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再用粘接系统修复。术后每3个月复查直至12个月结束。在接近脱落期时拔除这些牙齿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组在固位率,边缘完整性及牙髓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中75%的病例X线片上的透射范围没有增加。在对照组,粘接系统形成混合层(HybridLayer),而实验组可见一种抗酸的“改建混合层”(AlteredHybrid)Layer),是由粘接剂在龋坏牙本质中交互渗透形成的抗酸结构。结论在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上应用牙本质粘接系统不影响修复材料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龋病 乳磨牙 牙本质 粘接修复 临床 X线
  • 简介:Ti3SiC2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可加工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特性,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可加工,耐氧化、耐化学腐蚀,具有抗热震性、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塑性以及良好的自润滑性等。本文综合评述了Ti3SiC2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

  • 标签: TI3SIC2 层状陶瓷 应用
  • 简介:PITX2作为转录因子,在生物的早期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个器官的发生发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脏、血管、脑、肌肉、骨骼、眼睛等。而Pitx2对牙齿的影响则是通过Axenfeld-Rieger综合征发现的。本文就Pitx2与牙齿早期发育的某些相关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PITX2 牙齿早期发育 信号通道
  • 简介:[摘要]环氧合酶-2在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肠癌、胃癌、肺癌及涎腺肿瘤。现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在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环氧合酶-2的结构特点、与涎腺常见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及肿瘤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环氧合酶-2 涎腺肿瘤
  • 简介: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位于腭骨水平板和前颌骨的高位埋伏多生牙,应用超声骨刀拔除该2颗高难度多生牙。重点阐述如何进行手术入路和去骨设计,在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同期拔除2颗多生牙的同时,尽可能保存骨的结构解剖、形态,不损伤相邻健康恒牙,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其效果。

  • 标签: 前颌骨 腭骨水平板 埋伏多生牙 超声骨刀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体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体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体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体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体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 标签: BMP2指节肽(BKP) Ta2O5纳米管 多巴胺 基因表达 骨整合
  • 简介:目的探讨3种人工骨在自体牙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年龄16~54岁.第一或第二磨牙缺失或残根.口腔内同时有能完整拔出无功能的第三磨牙患者96例,患牙103颗,分A、B、C3组。拔出供牙,体外根管预备充填,拔除患牙,制备受牙区牙槽窝,植入供牙后,根周骨腔分别填塞BAM、Bio—Oss和PerioGlas人工骨,缝合、结扎固定,术后6、12和24个月复查、观察临床效果并记录牙周指数。结果3组牙移植术后6个月因松动A组拔出2颗,B组和c组各拔除1颗:术后1~2年复查A组再拔除3颗,C组拔除1颗;3组其余移植牙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结论3种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接近,2年复查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人工骨 牙周指数 牙列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