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器械落入消化道临床上极少见,其后果极严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G型折断后落入消化道者,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8岁。因左下第二磨牙牙髓炎行根管治疗,应用G型(5#)预备根管口时不慎折断,在口腔未发现折断断针,立即停止治疗。

  • 标签: G型钻 根管治疗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9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1)A组,采用涡轮法拔除;(2)B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3)C组,采用超声骨刀结合涡轮法除。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肿胀程度等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拔牙时间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25.49,tB=9.44,P均〈0.05),且并发症较低(3%)。结论超声骨刀结合涡轮法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优质的护理配合及熟练的“六手操作”是超声骨刀结合涡轮法微创、高效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钻 阻生智牙 护理
  • 简介:目的:创建羊髁突囊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髁突囊内骨折 颞下颌关节 坚强内固定
  • 简介:牙根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的整体性增宽,严重的牙根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纯钛金属有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能。用纯钛金属制作的支架义齿戴用舒适,功能好,有利干余留牙和其它口腔组织的健康。但是由于纯钛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所以给钛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它的快速普及。

  • 标签: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器,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器,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应用种植定位模板对成功的种植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模板要制作简便,所包含的足够信息应能发挥准确的引导作用,包括种植体的数量、种植体的位置、种植体的方向以及所要求的种植体肩部的位置等。不同类型的模板应该能够适合于不同种植手术和固定及活动修复的需要。作者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种植定位模板进行了比较,以使种植修复体真正达到美观和功能性修复的目的。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定位模板 引导 功能性修复 种植修复 活动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式(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式Revax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冠外附着体 精密附着体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的坚强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固定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固定的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固定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由个体细菌及转人细菌构成的微生物与包括肿瘤在内的人类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观察与口腔癌相关的微生物的改变,我们对病人解剖学上相匹配的患侧与健侧组织的16SiDNA高变区序列突变扩增子进行测序.在我们发现并随后确认的肿瘤样本中,与病人正常的组织相比厚壁菌门菌群(特别是链球菌属)和放线菌群(特别是罗氏菌属)显著减少.

  • 标签: 微生物 口腔癌 区域内 细菌构成 链球菌属 人类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比较上颌骨大型缺损后,行颧区成形术,在颧骨体底部垂直于(牙合)平面方向植入的种植体,与直接往颧骨体斜向30°植入的种植体在垂直(牙合)力作用下表现的生物力学行为差异.方法:按照两个不同种植体义颌的设计特点建立两个一侧上颌骨大型缺损种植体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垂直于(牙合)平面加载100N,比较两者的受力情况.结果:斜向植入种植体颈部最大等效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4倍;最大拉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10倍;最大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5倍;最大剪应力约是垂直植入种植体的4倍.虽然两者在颧骨体以外其余部位的应力分布均类似于颧突支柱的应力传导路径,但斜向种植体受侧向力后在主要传导路径上的最大应力值都要明显高于垂直种植体的轴向受力情况.结论:无论是颧骨体研究区的应力分布,还是颧骨体以外其余颅骨骨质的应力情况,垂直植入都要明显优于斜向植入.提示采用在颧区垂直种植的颧颊翼种植体义颌,比颧骨体斜向种植的常规种植体义颌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表现.

  • 标签: 种植体 植入 颧骨 生物力学 义颌 骨内种植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进行免疫标记的牙本质脱矿后暴露的Ⅰ型胶原纤维。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ISEM)相结合,对暴露胶原纤维的形态以及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FEISEM观察,牙本质脱矿后暴露的Ⅰ型胶原纤维.可以结合抗Ⅰ型胶原单克隆抗体以及胶体金标记的相应二抗.胶体金标记颗粒分布均匀.可与暴露的胶原纤维上的抗原表位相结合,实现免疫定位。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和FEISEM相结合,可以直观观察胶原纤维立体网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准确的、可复制的、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牙本质 胶原Ⅰ型 免疫标记
  • 简介:本研究从临床的角度观察方丝弓矫治器收前牙时对上颌切牙位置的控制,揭示了方丝弓矫治器控制上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的机理,并对上颌前牙收时支抗磨牙及上唇突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①一般情况下,0.022"系统的方丝弓矫治器收上颌切牙关闭间隙时,在0.018"×0.025"方形不锈钢丝切牙段弯制30°-35°的扭转角度和15°-20°的"人"字形曲可以实现对上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和垂直位置的有效控制。②口外力是方丝弓矫治器收前牙时加强支抗的有效措施,使用口外力后前后牙移动比例为4.31:1。③上唇突点与上切牙切缘收的移动比例为0.59:1。

  • 标签: 矫治器 固定 牙齿移动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牙周病患者中大跨度固定义齿的修复治疗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尽管现有的牙周再生手术和种植治疗通过增加基牙数目来避免较大的修复跨度,但是修复并发症却每每发生。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将金沉积基底冠引进传统修复技术中,简便了临床操作,通过提高修复的精密度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金沉积技术 固定修复 牙周再生 病患 修复治疗 固定义齿
  • 简介:目的:探讨镜辅助下颌面部良性肿瘤切除的可靠性.方法:18例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5-34岁,平均16.8岁.前额部纤维瘤3例、脂肪瘤4例;颧部脂肪瘤2例、肌静脉畸形3例、皮样囊肿6例.肿物大小1.7cm×2.2cm-2.0cm×3.2cm.全部病例在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发际切口切除.结果:全部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54min.术中出血量6-15mL,平均8.5mL.手术过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结论:镜辅助下耳屏前或额部单通道小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

  • 标签: 内镜技术 良性肿瘤 颌面部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CT评价下颌骨髁突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2-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就诊经冠状CT诊断为下颌骨髁突囊骨折的病例183例(242侧),进行不同治疗方法(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结果:非手术治疗组94例127侧髁突中,48例64侧有3个月以上的随访CT,其中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41例52侧,占81.2%;继发关节强直7例12侧,占非手术治疗的9.4%。手术治疗组89例115侧髁突的术后CT显示,81.7%的髁突达到解剖复位,13.9%接近解剖复位,4.3%复位欠佳。35例48侧有术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髁突骨折愈合良好的32例44侧,占91.7%;钛板位置过高2例3侧,占6.2%;髁突骨质吸收、取出钛板1例1侧,占2.1%。结论:冠状CT对髁突囊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的髁突囊骨折大部分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少数形成关节强直;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髁突的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下颌骨 髁突 囊内骨折 冠状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