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适应电子病历、学术交流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要求,使用计算机有效地记录牙位的牙位记录法.方法:T和t作为记录牙齿的标识字符,T代表恒牙,t代表乳牙.从牙弓中线向远端,数字1~8和1~5分别代表恒牙和乳牙的名称.将所记录的牙位以上标和下标的形式写在标识字符的左、右两侧.结果:将所记录的牙位以上标和下标的形式写在T或t左侧或右侧,可准确记录牙齿在牙列中的位置和名称.结论:上-下标牙位记录法可以简便而有效地标记牙位.

  • 标签: 牙齿 牙位记录法 上标 下标
  • 简介:人们研究牙位记录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提出的牙位记录法有20多种之多,但迄今口腔医学界在这方面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我们根据人类牙齿在牙列中的排列特点,结合Word文档的上标和下标方式,设计了一种新的牙位记录方法,称之为上-下标牙位记录法。在设计这种新的牙位记录法过程中,需要解决在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法,现针对该法中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和说明。

  • 标签: 记录法 牙位 WORD文档 记录方法 医学界 设计
  • 简介: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口腔内病情的变化可通过拍摄口内相片来详细地记录。拍摄相片可提高病历记录的水平(直观性),并可对一些特定情况进行长期的监测。作者推荐一种标准化的35-mm胶片拍摄方法。为了拍摄口内照片,按需要改进了专用的口内镜和唇、颊拉钩。本方法采用配有放大闪光灯、用放大的35mm胶片的相机,同时结合用文本的拍摄技术,拍出的牙科照片,完全有可能不出现干扰视线的口角拉勾和镜子边框。

  • 标签: 牙科摄影术 病历记录 X线片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之合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

  • 标签: 中国医药学 黄帝内经 牙齿 医学典籍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
  • 简介:目的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正畸治疗的第一期排齐阶段前后拍摄,使用头影测量方法原理,在CBCT图像的选定截面定点,对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间隔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牙周指标,采用SPSSl6.0软件包分析,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和组间的牙槽骨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牙周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量为牙周病组(-18.94±30.81)显著大于对照组(-11.35±31.55)(P<0.05),牙周病组牙松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静止期牙周病牙槽骨在正畸力刺激下,牙槽骨密度明显降低.牙槽骨密度降低与牙齿松动度增加有显著相关,推测松动度增加可能由于骨密度降低引起,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BCT 牙周病 牙槽骨密度 松动度 正畸牙移动
  • 简介:目的:研究舌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和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舌癌样本来自138例实施舌癌切除术的患者。利用单克隆抗体D2-4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LVD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舌癌患者的LVD和临床病理因素的联系。结果:舌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已发生转移的肿瘤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未转移肿瘤组织(P〈0.01)。LVD与舌癌患者T分期、分级、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r=0.229,0.221,0.794,0.740)具有紧密联系。结论:LVD有规律的增长可能是舌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预测舌癌患者早期的淋巴转移。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生物标记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记录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牙合)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的正中关系,评价体位和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的影响.方法: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牙合)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对6例需要建(牙合)的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在不同体位下髁位的可重复性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在前后方向,用双手扶持法BMP所获得的正中关系改变很小,且以仰卧位的变化最小;面颏点诱导法LCPG在2种体位下的位移量大,接近0.8mm.在上下方向,LCPG的位移量稍大于BMP,接近0.3mm.比较LCPG和BMP,在仰卧位,在前后方向上,LCPG和BMP之间存在0.65mm的均差,在上下方向存在0.17mm的均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立位,在前后方向,LCPG和BMP之间存在0.41mm的均差,但在上下方向的均差非常小(p>0.05).结论:操作方法及体位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临床若考虑采用BMP记录颌位,最好选用仰卧位进行记录,若考虑采用LCPG记录颌位,建议选用直立位进行记录,以提高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体位 操作方法 重度磨耗 正中关系 记录 中老年
  • 简介:目的:解决全口曲面断层上颌牙体根端水平状大片低密度影现象,提高牙体影像清晰度。方法:使用法国产trphy曲面断层机,嘱患者做下颌中切牙前伸错,挺胸低头,舌体上提,将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冠相对长轴线进入垂直断层域后进行投照。结果:发现上颌全牙列牙体或牙根部水平长条黑色低密度影的原因,是患者舌体小,口咽腔空容积大,降低了X射线阻射率,掩盖了上颌牙体根端影像。结论:采用下前牙错前伸,大低头、舌体上提摆位法,改变了X线穿过的路径,避开了口咽腔的低阻射区与上颌牙列根端影像的重叠,提高了全口牙曲面断层影像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曲面断层 上颌牙列 大片状低密度影
  • 简介:细菌素免疫蛋白是细菌为避免受到抗菌剂的影响和自身分泌抗菌多肽抑制所产生的保护性蛋白分子。变形链球菌产生的细菌素称为变链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变形链球菌合成的细菌素免疫蛋白和变链素两者间产生协同作用,是细菌耐药性提高和抗药性出现的原因之一,使其能更好地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生存。本文就变形链球菌细菌素免疫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细菌素免疫蛋白 变链素 耐药性
  • 简介:“Osstem2006年会”创造了为期一天、单一主题会议的6500名与会者的记录

  • 标签: 会议 主题 年会 韩国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黏液表皮样癌(MEC)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病理科保存的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正常涎腺组织40例、MEC68例(40例高分化、28例中低分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低分化ME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MEC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和MVD与MEC的临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黏液表皮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