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7月,经美国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机构咨询委员会theLiteratureSelectionTechnicalReviewCommittee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华西口腔医学院和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OralScience》,正式MEDLINE/PUBMED/IndexMedicus收录。收录时间从2009年3月创刊开始。

  • 标签: MEDICUS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西口腔医学院 MEDLINE PUBMED
  • 简介:目的使用磨损模拟仪器测得2种新型复合树脂的实验室磨损,并与临床磨损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使用一种弹簧加载的活塞型磨损模拟仪器,分别在100000.200000.300000和400000次磨损循环下测得P50和Z100两种复合树脂的局部磨损,并与两所大学测得的这两种材料的临床磨损进行比较。磨损计算由回归曲线得到。结果P50和Z100的实验室磨损相近。临床中,两者在咬合接触部位(OCA,occlusalcontactarea)的磨损量有一些差别,把两者数据综合起来.并与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这两种树脂材料的实验室和临床磨损的换算系数。这个系数对未来研究有一定意义。另外,对比临床OCA磨损量和临床总的非咬合接触部位(CFA,contact—freearea)磨损量,得到两者倍数关系为4.5。结论实验室使用模拟仪器产生的局部磨损量经过系数转换后,可以用于预测该材料的临床局部OCA磨损量和总CFA磨损量。

  • 标签: 实验室数据 复合树脂 磨损 临床 树脂材料 咬合接触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D共培养体系,探讨噬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提取hAMSCs和hUVECs。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hAMSCs和hUVECs。通过3D成管实验观察0、3、6、12、24、48、72hhAMSCs-hUVECs(共培养)组及hUVECs(单培养)组中hUVECs出芽的长度及面积,检测各时间点中反应噬水平的蛋白ATG5、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AMSCs中间充质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及血管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标志呈阴性表达;hUVECs中CD34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UVECs细胞膜上表达CD31,胞浆中表达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向分化实验证实hA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3D成管实验中共培养组在12h以后出芽的长度及面积均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ATG5表达水平在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Beclin-1表达水平在0、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LC3Ⅱ表达水平在0、3、6、12h高于单培养组。结论:本研究发现hAMSCs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并证明其促进作用与共培养体系建立早期的胞内噬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血管新生
  • 简介: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micus,IC)是由Medical Science Intematinal(国际医学)创办的医药学、生物学国际检索系统,是一个新的通向科学信息的世界性的门户,有益的补充了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内容。最近,《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 标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医学索引》 波兰 收录 国际检索系统 医药学
  • 简介:经编委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协办的《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列入美国化学文摘(CA)2010年中国期刊收录名单,这标志着《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又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对该刊学术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科发展成绩的重要体现。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口腔医学院 医学研究 电子版 杂志 CA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锁矫治技术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锁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无显著性差异。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采用锁矫治技术对拥挤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 标签: 自锁托槽 牙弓长度 牙弓宽度 不拔牙矫治
  • 简介:目的:检测不同培养基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产生法尼醇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分别接种到含有RPMI1640、YPD、RPMI1640+10%胎牛血清(fetalcalfserum,FCS)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形成白念珠菌生物膜.在接种1.5-48h内,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法尼醇产生的情况.结果:在RPMI1640、YPD培养基中,法尼醇分泌量随生物膜的成熟而逐渐增加,在生物膜形成后期至成熟期达到高峰;在RPMI1640+10%FCS培养基中,法尼醇的产生在48h内呈增长趋势.12h时,YPD培养基中法尼醇的分泌量高于其它两组(P〈0.05);48h时,RPMI1640+10%FCS培养基中法尼醇分泌量最高(P〈0.05).结论:白念珠菌生物膜法尼醇分泌量与培养基种类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法尼醇 培养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噬诱导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帕霉素(Rap)诱导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噬活性,westernblot检测诱导后Tea8113细胞噬标记蛋白Beclinl和LC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噬诱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ound—healing检测诱导后细胞迁移能力改变: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Rap诱导6h即可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噬标记蛋白LC3-II表达,24h时LC3-II表达最强,噬活性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p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抑制(P〈0.05),迁移速率减慢。结论上调舌鳞癌细胞噬活性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

  • 标签: 雷帕霉素 自噬 舌鳞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酸蚀粘接系统充填老年重度磨损磨牙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口内同时具有两颗第一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的患者52例,共104颗患牙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同一患者口内随机选择一颗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共52颗),采用酸蚀粘接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另一颗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共52颗),采用磷酸酸蚀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评价标准采用改良USPHS/Ryge评价标准,采用X^2检验,于充填即刻、3、6、12及24个月复查评价。结果:充填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髓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酸蚀粘接系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修复老年人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病例中具有同等的粘接效果,酸蚀粘接系统可降低术后敏感。

  • 标签: 自酸蚀 重度磨损 全酸蚀 疗效
  • 简介: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hemicalabstracts),简称CA数据库,创建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编辑出版。每年收录文献量50万,是涉及学科领域最广、收集文献类型最全、提供检索途径最多、部卷也最为庞大的一部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CA数据库收录。

  • 标签: 口腔医学杂志 化学文摘 数据库 收录 美国 国际
  • 简介: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ScienceAbstracts,CSA)由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创办,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大型的、综合性最强的数据库,包括60多个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生命科学、水科学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检索结果为文献的题录文摘信息。

  • 标签: 生命科学 数据库 口腔医学杂志 文摘 美国 收录
  • 简介:经过核心编委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已经列入美国化学文摘(CA)在2010中国期刊收录名单!这标志着本刊向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对我刊学术水平的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编辑部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口腔医学事业 化学文摘 医学研究 电子版 美国 杂志
  • 简介:经过核心编委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列入美国化学文摘(CA)2010中国期刊收录名单!这标志着本刊向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对我刊学术水平的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编辑部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为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口腔医学事业 化学文摘 医学研究 电子版 美国 杂志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桩的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的临床存留进行比较,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100个前牙纤维桩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酸蚀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桩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与采用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排龈术和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SmartClip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正畸疗程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锁托槽(SmartClip)和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结束的女性患者各28名,均为恒牙早期(12-14岁)并拔除四颗双尖牙,比较两组疗程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A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锁托槽组疗程比传统直丝弓托槽组平均长1.75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托槽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正畸疗程略有不同。

  • 标签: PAR指数 疗效 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