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银屑病关节(psoriaticarthritis,PA)是一种难以发现慢性系统性疾病。对于该病诊断主要依据具有银屑病和炎症性关节临床表现。很多报道已描述了银屑病关节颞下颌关节(TMJs)损害.但未见颞下颌关节作为银屑病关节受累首个关节报道。本文报告一例颞下颌关节病发病后几年才诊断银屑病关节.因为除银屑病之外无其他体征。由于错过早期诊断.造成了严重颞下颌关节损害。颞下颌关节可以是银屑病关节首个受累关节。要想早期正确诊断银屑病关节.牙科医生和风湿病学家合作是十分重要

  • 标签: 侵蚀 MRI 银屑病关节炎 硬化 颞下颌关节
  • 简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RA)之间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4-12-30)、EMBASE(1974年至2014-12-30)、CNKI(1979年至2014-12-30)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14-12-30),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其中RA组556例,非RA组512例.8个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81,1.77)].6个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周袋深度(PD)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95%CI(0.59,0.89)].5个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探针后出血(BOP)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2,95%CI(5.66,9.78)].2个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龈指数(GI)水平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4,95%CI(0.14,0.34)].3个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与非RA组之间菌斑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0.13,0.28)].结论RA患者更易罹患牙周炎或其牙周炎病情容易加重.鉴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病例不多,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论证强度及全面性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研究来加以验证.

  • 标签: 牙周炎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髁突骨改变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对牙周炎易感性更高.但独立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篇Meta分析目的是综合评价RA和牙周炎关联性。材料和方法:在PubMed和EMBASE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用标准表格提取数据.并计算每项研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适宜合并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八项病例一对照研究。各研究纳入范围从104例到151.569例。RA患者牙周炎患病率为15.5%~100%.而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为10%~82.1%。在第一组(对照组)和第二组中.异质性分别为38%和1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牙周炎总合并ORs估计值分别为4.68(95%CI:3.11—7.05)和1.28(95%CI:1.24-1.33)。结论:本篇Meta分析表明RA和患牙周炎总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标签: META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牙周炎 系统 RA患者 PUBMED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 标签: 关节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定义:是指累及咀嚼肌或/和颞下颌关节,具有一些共同症状(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许多临床问题总称。根据定义,我们认为TMD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疾病诊断,而是这一群相关疾病称呼。所以临床诊断不应使用TMD这个笼统称呼,而是应明确哪一类或哪一种疾病,已有具体诊断标准(另文介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指征 相关疾病 临床诊断 临床问题 张口受限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治疗方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开口受限 种植修复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9岁。就诊日期:2009年2月。主诉:嘴突,牙不齐求治。现病史:患者2008年曾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关节科就诊,诊断“颞下颌骨关节病”,未能开始正畸治疗。现观察一年,欲解决牙齿前突及脸型问题。左下后牙2005年外院根管、充填治疗

  • 标签: 骨关节病 正畸治疗 颞下颌 磨牙 特发性 青春期
  • 简介:前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repositioning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withreduction,ADDwR)最有效、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splint,SS)比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
  • 简介:颞下颌关节解剖生理和功能复杂性、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复杂性以及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特殊性,构成了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及其诊治困难.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以及口颌系统肌肉都会发生增龄性改变,老年人颞下颌关节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诊治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 标签: 老年人 颞下颌关节疾病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肌 TMD 口腔疾病
  • 简介:本研究以具有明显因素38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为对象、对矫治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早期正畸治疗是必要,指出正畸治疗TMJD成功关键在于对患者引起TMJD主要错有正确分析和诊断,并有的放矢地去矫正这些错。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少年儿童 正畸治疗
  • 简介:颞下颌人工关节经过近50年发展已较为成熟,主要用于关节强直、髁突骨关节晚期、髁突肿瘤以及髁突特发性吸收等疾病关节置换治疗。然而国内目前尚无相关产品。本文就国际主流人工关节置换系统设计、类型和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人工关节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骨折中所占比例较大。下颌骨髁突是颞下颌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在下颌骨发生骨折时,会对颞下颌关节骨组织及软组织造成直接及间接损伤。本文就下颌骨骨折对颞下颌关节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早期、正确、并发症少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
  • 简介: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6个月治疗期间颞下颌关节状态改变材料和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96例颞下颌关节在Herbst安放前、安放后和治疗结束后状态,结果用3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结果显示在Herbst6个月治疗期间,关节间隙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结果表明Herbst矫治器不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关节窝关系不良改变。

  • 标签: HERBST矫治器 核磁共振检查 治疗前后 关节窝 Wilcoxon检验 髁状突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改变。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性关节强直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性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性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