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系列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本文对一例长期颊面牙龈退缩上颌前磨牙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覆盖根面后,通过组织学检查其牙龈组织发生附着类型进行了报告。组织学结果表明,牙龈退缩经上皮下结缔组织转瓣后可发生不同类型组织附着,包括牙周组织再生。在该病例中值得注意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一年后,退缩根面的绝大部分为结缔组织所覆盖,且在牙齿正畸移动及向远中移行时保持不变。

  • 标签: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 牙周组织 活检 牙周萎缩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下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下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下切牙生理性调整后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标签: 下切牙 生理性调整 垂直骨面型
  • 简介:目的观察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现象和规律。方法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8~16岁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一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在不受正畸干预情况下,下颌第一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生长节律一致,提示下颌磨牙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适应性表现。

  • 标签: 生长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 金属标记钉研究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为35%;负荷3年后回收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体与修复基台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体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目前,文献对激光用于牙根面治疗合理不予支持,相反却有一些研究显示,激光作用于根面造成潜在不利影响。本项研究目的是评价CO2激光照射根面后对软组织附着影响。实验选两只狗,采用四个象限设计,一个象限为未治疗对照组,其它三个象限分别为:(1)刮治和根面平整;(2)激光处理;(3)激光处理后再辅助刮治及根面平整。分组前,每个象限各有三颗牙齿用翻瓣术和骨切除术而暴露牙根面。各组根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龈瓣复位,自然愈合28天。术前及术后第28天均进行临床附着水平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只经激光处理样本附着丧失大于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而且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激光处理后带有残余炭化层牙根表面没有软组织附着证据。

  • 标签: CO2激光处理 牙根面 软组织附着 组织学评价 实验研究 激光疗法
  • 简介:本实验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健康牙周组织中评估牙槽嵴顶以上牙龈组织(SGT}高度变异性。评估不同位点、牙齿类型和牙周生物型SGT高度差异。所有测量都用游标卡尺进行.精确至01mm。总共对366颗牙齿上1932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总SGT中位数为350mm,范围1.80~620mm。厚-平坦型比薄-扇贝型SGT中位数更大。在设计牙冠延长术时,牙周生物型可能对决定SGT高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牙槽嵴顶 生物型 评估 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带蒂组织瓣行口腔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可行性,比较各瓣优缺点,并为带蒂组织选择提出建议。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期间346例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一带蒂组织瓣行即刻修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估包括修复部位、修复方法、组织瓣大小、手术时间、鼻饲管和气管切开术使用率、皮瓣相关并发症、皮瓣供区美学评价、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4.2%,其中108例带蒂组织瓣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并发症(31.2%)。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放疗关系密切(P<0.05)。鼻饲管及气管切开术使用率与修复部位有关。在供区美学评价中,颈阔肌皮瓣(87%)和胸锁乳突肌皮瓣(81%)具有较高满意度。结论胸大肌皮瓣适于修复组织缺损大口咽以及舌、口底缺损;对于早期口腔癌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且术前未行放疗患者,颈部带蒂组织瓣是一种较好选择;而对美观要求不高,身体状况欠佳大面积颊黏膜缺损可采用额瓣修复。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口腔恶性肿瘤
  • 简介:牙周病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病具有相关性,且两者相互影响。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糖尿病对牙周组织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老年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损伤特点、牙周病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牙周病 糖尿病 牙周组织
  • 简介:目前,大部分美学部位缺失牙修复是通过延期外科种植方法来完成。但不幸是,这种延期导致了愈合时软、硬组织缺失,从而需要在种植同期采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锥状种植体进展促进了预期良好即刻种植。这种方法能够保护拔牙窝周围骨结构。个别愈合基台开发使保护牙槽嵴软组织,包括牙龈乳头,成为可能。本文回顾了为改善种植体周围美学效果而采用软、硬组织保护技术。

  • 标签: 组织保护 理想美学效果 维护 缺失牙 修复
  • 简介:牙周病治疗相当复杂与困难,但必要局部处理、定期健康维护和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①牙齿菌斑控制和清除方法: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和采用手动洁治器械或超声波洁治器,利用橡皮磨光杯或气动喷沙磨光器等磨光.②局部用药:常见是0.06-2%洗必太含漱剂、0.8%甲硝唑含漱剂及0.4%氟化亚锡含漱剂.牙周袋内局部冲洗上药,常见有甲硝唑、替硝唑和四环素等药膜.③全身用药:有二甲基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及固齿膏等.此外,可以辅助高压氧疗法.

  • 标签: 牙周疾病 牙周组织 菌斑 健康维护 药物治疗
  • 简介: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方法,即断层腭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侧无或有很少角化组织。本研究包括8位病人34颗上颌种植体,在种植体暴露前无或只有很少颊侧角化龋。愈合后,所有愈合基台颊侧均有2-5mm宽角化龈(平均3.7mm)。术后不适感很小。在种植体暴露时,应用断层皮瓣减少了手术所需步骤及部位,并能形成足够颊侧角化龈。

  • 标签: 断层腭组织瓣 上颌种植体 恢复角化组织 外科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一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出现,使正畸矫正器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组织工程日新月异进展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学者们将收获细胞通过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在体外进行孵育、增殖并构建细胞片层,保持细胞表面蛋白、胞外基质及细胞间连接完整,将该膜片以单层、双层或多层形式植入体内可以获得缺损组织完全再生。该方法优于传统组织工程方法,有着广阔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传统组织工程方法局限性和细胞片层组织工程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片层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组织损伤是常见拔牙术中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肿胀,还会影响后期修复。本文就骨组织损伤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工作者在拔牙术中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帮助。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骨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