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牙胚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牙齿发育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取猪胚胎第40、50、60天第三乳磨牙牙胚,利用碱性碳酸盐溶液提取牙胚初步钙化部分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液氮研磨法和电动研磨器研磨法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BCA(bicinchoninicacid)蛋白浓度测定法比较RIPA裂解液与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液氮研磨法相比,电动研磨法提取蛋白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蛋白条带明显更深,蛋白含量高。尿素溶液对牙胚总蛋白的提取量高于RIPA裂解液组,蛋白电泳分离效果均可。结论:采用电动研磨器研磨牙胚,组织损失量小,提取蛋白效果好于液氮研磨;采用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优于RIPA裂解液。初步找到适合下游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牙胚蛋白提取方法。

  • 标签: 牙胚 蛋白质提取 尿素 电动研磨 小型猪
  • 简介: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参与构成体内的抗氧化酶。除具有防器官老化、增强免疫力、抗癌、排毒等功效外,也在牙的生长发育和抗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硒对牙体硬组织影响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体硬组织 发育
  • 简介:早期正畸治疗中生长发育问题美国檀香山永,真须雄许多类型的错畸型提倡采用早期正畸治疗。诸种因素亦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在生长发育积极采用早期正畸治疗,可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混合牙列期考虑到并充分利用生长潜能。可使许多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不拔牙方案进行矫...

  • 标签: 生长发育 正畸治疗 治疗中 生长发育期 混合牙列期 颌骨关系
  • 简介:斑马鱼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动物,在发育研究中有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牙齿发育研究中也有许多报告。本文对斑马鱼牙齿形态及斑马鱼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资料作一回顾。

  • 标签: 斑马鱼 牙齿 发育
  • 简介:该文旨在研究PET—CT在晚期头颈鳞癌行延期颈淋巴清扫术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43例晚期头颈鳞癌患者在结束化放疗(CRT)6个月行PET—CT扫描,PET—CT阳性的患者行临床可疑病灶活检予以证实。PET—CT结果阴性者.随访至少5个月(平均18.1个月)。结果:10例(22%)患者PET-CT结果阳性,其中7例经病理学证实,其他3例系假阳性。其余33例PET—CT检查结果阴性.1例为假阴性.其余32例经随访,肿瘤无复发。此方法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率为70%,阴性预测率为97%,

  • 标签: Ⅳ期头颈癌 化放疗 延期颈淋巴清扫术 计划制定 PET-CT 应用价值
  • 简介:2013年11月18日.曾祥龙教授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光华正畸学堂——面向优秀正畸研究的全国公开课上,以《一一齿、一齿一》为题为大家做了演讲。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中山大学 正畸学 公开课 研究生
  • 简介:PITX2作为转录因子,在生物的早期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个器官的发生发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脏、血管、脑、肌肉、骨骼、眼睛等。而Pitx2对牙齿的影响则是通过Axenfeld-Rieger综合征发现的。本文就Pitx2与牙齿早期发育的某些相关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PITX2 牙齿早期发育 信号通道
  • 简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大类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包括超过170余种临床情况。均由外胚层发育受损所导致,其特征为至少以下一种组织的原发性发育缺陷:指甲,头发,汗腺或牙齿。外胚层发育不良在病人幼年时即可影响其情感发育。此例个案报道概述了一个7岁即诊断为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女孩在9岁时通过功能和外貌的修复,以期改善其社交行为的可行方法。

  • 标签: 外胚层发育不良 固定修复 牙齿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的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的总生存率(OS)和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60.9%和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和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 标签: 舌鳞癌 癌患者 预后 总生存率 口腔癌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筛选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预测其基因功能,为唾液腺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小鼠胚胎第18.5天、19.5天、出生当天、出生3天等4个不同时期的下颌下腺,进行基因芯片检测,BeadStation500System扫描仪(illumina,Inc.)对芯片扫描,然后采用BeadStudioGeneExpressionModule图像分析软件(illumina,Inc.)对芯片灰度扫描图进行分析,构建小鼠下颌下腺的全基因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STC法分析基因表达趋势,建立发育时间与基因表达相关的调控网络图,从网络中筛选关键基因,预测其基因功能,并对关键基因Skp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应用STC生物学方法,得到差异基因的8种显著性表达趋势,其中有4种与表型相关。构建网络图筛选关键基因,得到Ddx1、Cenpl、Fanci、Skp2、Rbm4、Dak。Skp2基因检测数据与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一致。其中Skp2与胚胎细胞的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结论:6个关键基因在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下颌下腺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趋势的显著性分析 关键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小鼠牙齿和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利用影像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4周龄同窝野生型和Bmi-1基因敲除小鼠牙齿和下颌骨的表型差异.结果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Bmi-1基因敲除小鼠牙齿和下颌骨矿化明显降低;牙量和下颌骨骨量也明显降低;成骨细胞数和碱性磷酸酶阳性面积明显降低,而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Bmi-1基因缺失引起小鼠牙形成和成骨细胞骨形成降低导致小鼠下颌骨牙量和骨量降低.因此,Bmi-1具有促进牙和下颌骨发育的作用.

  • 标签: BMI-1 牙齿 下颌骨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6例未伴有唇裂的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骨长度与颅底长度的比值、面中份的高度与全面高的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的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作者对538例6-17岁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程度通过X线曲面断层片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第三磨牙发育程度和牙胚情况,对第三磨牙发育程度分牙胚形成、部分牙根形成、全部牙根形成。结果表明7岁时即有牙胚出现,随年龄增长第三磨牙出现率增加,发育较快的年龄为8-10岁。第三磨牙的发育状况女孩早于男孩,下颌早于上颌。

  • 标签: 青少年 第三磨牙 发育程度
  • 简介:唇腭裂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与300多种已知的畸形伴发于综合征。唇腭裂又分为4型: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oflipwithorwithoutpalate,CL/P)、综合征性腭裂(cleftpalat,CPO)、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cleftoflipwithorwithoutpalate.nsCL/P)和非综合征性腭裂(nonsyndromiccleftpalate.nsCPO).

  • 标签: 唇腭裂 分子调节机制 生长发育 非综合征性腭裂 非综合征性唇裂 先天性畸形
  • 简介:颅颌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颅颌面发育过程差异较大,但是,相当一部分细胞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在整个脊椎动物当中高度保守。斑马鱼是一种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体长约3~5cm的淡水鱼类,相对于传统的模式生物小鼠而言,斑马鱼具有产卵量大、发育迅速、体外基因操作便捷、易进行高通量实验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斑马鱼颅颌面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斑马鱼在颅颌面部发育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斑马鱼 颅颌面发育 分子遗传学
  • 简介:髁突软骨和生长板软骨是不同部位的两种软骨,其发育过程均为软骨内成骨。下颌髁突软骨是继发性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生长板软骨为原发性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二者行使的生理功能不同,在胚胎发生、生长特性、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的终末方式及对生长因子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此差异对比做一综述。

  • 标签: 髁状突软骨 生长板软骨 发育 差异
  • 简介:替牙矫治张晓芸译李巍然袁虹校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刊新开辟了这个栏目,旨在将国外最新、最优秀、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全文译出并刊登,希望为广大正畸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从本期开始我刊首先刊出从"Seminarsinorthodontics"杂志上译出...

  • 标签: 替牙期 正畸治疗 临床研究 设计模式 早期矫治 正畸学
  • 简介:下颌髁突软骨生长发育是由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节的复杂生物过程。通过研究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助于深入了解下颌髁突软骨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也为髁突软骨损伤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研究表明在下颌髁突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少存在着Ihh/PTHrP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的作用。本文就下颌髁突软骨的组织结构和在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 标签: 髁突软骨 生长发育 代谢 基因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