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资料的统计处理:应根据实验或调查设计的条件,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定量资料,应正确选用t检验、q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选用卡方检验等。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用概率P表达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应叙述为:具有统计意义。如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方法 定量资料 方差分析 卡方检验 定性资料
  • 简介: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方法 直线回归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论文 统计分析方法
  • 简介: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论文 设计类型 Χ^2检验
  • 简介:本文从细胞生物和分子生物的角度分析了外泌体生物发生、胞内转运与释放、胞间作用等过程,以及外泌体在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外泌体内包含的蛋白质、mRNA、miRNA作为潜在口腔疾病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外泌体 胞间交流 口腔疾病 胞外囊泡
  • 简介:目的:通过宏基因组方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为慢性牙周炎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生物基础。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唾液样本及龈上、龈下菌斑样本的总DNA,构建基因文库,测序并分析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和相对丰度计算),获得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口腔唾液样本可获得15个微生物属,龈上菌斑样本中可获得19个微生物属,龈下菌斑样本中可获得20个微生物属,微生物群落存在多样性。健康志愿者龈上微生物样本组、龈下微生物样本组及唾液样本组间微生物门、属的平均相对丰度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结合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健康志愿者口腔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并初步分析各样本组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标签: 口腔宏基因组学 基因文库 多样性统计
  • 简介:背景: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具有癌症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HNSCC患者配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改善肿瘤结局。方法:利用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的连锁数据库对安大略癌症登记处2007—2012年诊断为HNSCC的11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对照组的总生存率(OS)和疾病别生存率(DSS)。

  • 标签: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他汀类药物 肿瘤学 HNSCC 人乳头瘤病毒 总生存率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的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的增量效果。方法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esthetic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的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mm和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为(11.5±1.4)分。结论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的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的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 美学 引导性骨再生 软组织增量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的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和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的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的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和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和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和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和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微环境显著提高PDLSCs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的线粒体生成和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Wnt5a在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stemcells,PDLSCs)中的作用。方法: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取PDL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实时定量qPCR检测正常PDLSCs组及炎症因子组(10ng/mlTNFα预刺激24h)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qPCR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基因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Wnt5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因子组与正常组的克隆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炎症因子组TNFαmRNA表达水平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Runx2、ALP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表达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后正常组及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WesternBlot结果示,Wnt5a蛋白表达量正常组diff(成骨诱导后)、炎症因子组undiff(成骨诱导前)、炎症因子组diff分别为正常组undiff的1.2709倍、1.8246倍、2.2176倍。炎症因子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成骨诱导后两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炎症因子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在炎症微环境下,PDLSCs的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成骨能力降低,Wnt5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Wnt5a非经典通路可能通过与经典Wnt通路的交通等参与PDLSCs炎症及破骨的过程。

  • 标签: 炎症微环境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 WNT5A WNT通路
  • 简介:大脑中与感觉、运动、学习、语言和认知有关的系统都集中于大脑皮层,面部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在控制颌面运动功能时发挥重要作用。口腔环境改变时,可以引发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结构改变及功能重组,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可塑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皮层中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可塑性研究对于揭示大脑活动规律、实施临床矫治和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皮层 面部初级感觉 口腔环境 功能重组 神经可塑性 皮层可塑性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技术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牙周检查和CBCT检查。结果: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08个月.平均牙周探诊深度为2.7mm,未出现牙龈退缩.上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48~2.14mm,下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2~1.82mm,但有高达40%的前牙出现了骨开窗和骨开裂。结论:尽管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由于联合治疗完成后出现骨开窗和骨开裂,因此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临床疗效 骨形态 影像学方法 牙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