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槽骨高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槽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槽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与骨性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槽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槽骨平均高度最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h≤10mm,10mm〈h≤12m,12mm〈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槽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6.8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2.7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新牙弓牙槽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标签: 牙槽骨高度 分区 牙种植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利用CBCT测量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的厚度,获取其厚度值,建立老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数据库,分析其与性别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进行前牙区牙周治疗及种植修复等美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60例符合要求的老年人,进行CBCT扫描并三维方向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剖面进行测量,在唇侧选取五个点进行软组织厚度测量(距离龈缘1mm、2mm,牙槽嵴顶,牙槽嵴顶根方1mm、2mm)。结果:受试者中切牙在五处软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0.90±0.04)mm、(1.23±0.12)mm、(1.48±0.09)mm、(0.60±0.10)mm、(0.67±0.04)mm,侧切牙分别为(0.78±0.03)mm、(1.02±0.10)mm、(1.29±0.04)mm、(0.51±0.09)mm、(0.59±0.04)mm,尖牙分别为(0.86±0.04)mm、(1.10±0.09)mm、(1.44±0.04)mm、(0.56±0.05)mm、(0.62±0.05)mm。结论: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在同一牙位不同位点处存在差异,表现为牙槽嵴顶处最厚,龈边缘到牙槽嵴顶处的软组织截面形态近似于三角形,不同牙位在同一位点处也存在显著性差别,表现为中切牙区﹥尖牙区﹥侧切牙区;侧切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但仅在龈缘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切牙及尖牙区唇侧软组织厚度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锥形束CT 上颌前牙 软组织厚度 老年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4种机用镍钛系统体外预备根管后产生牙本质微裂的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根管预备器械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鞍钢集团总医院口腔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的新鲜完整下颌切牙为研究对象,按统一标准选择125颗样本制作研究模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样本平均分为5纽,4个预备纽分别应用机用ProTaperNext(N纽)、WaveOneGold(W组)、M3-Pro(M组)、ProTaperUniversal(P组)进行根管预备,余下一组作为对照(C组)不进行根管预备。在距根尖3、6、9mm处水平切割牙根,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截面出现牙本质微裂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未预备的C组没有发现牙本质微裂,P组产生微裂的牙数与N组、W组和M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预备组在距根尖3mm处产生微裂的牙总数对比距根尖6mm处和9mm处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可能造成牙本质微裂,在距根尖3mm处产生的微裂要显著多于距根尖6mm和9mill处;相较ProTaperUniversal,使用ProTaperNext、WaveOneGold和M3-Pro可显著降低微裂的发生率。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牙本质微裂 牙根纵裂
  • 简介: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患者对牙周炎的易感性更高.但独立研究的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篇Meta分析的目的是综合评价RA和牙周炎的关联性。材料和方法:在PubMed和EMBASE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用标准表格提取数据.并计算每项研究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适宜的合并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八项病例一对照研究。各研究纳入范围从104例到151.569例。RA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为15.5%~100%.而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为10%~82.1%。在第一组(对照组)和第二组中.异质性分别为38%和1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牙周炎总合并ORs估计值分别为4.68(95%CI:3.11—7.05)和1.28(95%CI:1.24-1.33)。结论:本篇Meta分析表明RA和患牙周炎的总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标签: META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牙周炎 系统 RA患者 PUBMED
  • 简介:目的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Brace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于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腭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植入高度距牙槽嵴顶约6mm。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安放高度为6mm的高牵引钩,微种植体与牵引钩间加力进行前牙的内收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将两次头影测量的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OP(°)增大、U1-SN(°)、U1-PP(°)、U1-NA(mm)、L1-NB(mm)、L1-MP(mm)、OB(mm)减小,U1-L1(°)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可以内收前牙,改善硬组织突度,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成人正畸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 微种植体 高牵引钩 双颌前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