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2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颌骨生长,下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结论Forsus推杆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 标签: Forsus推杆矫治器 Ⅱ类错 固定功能矫治器 骨性畸形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舌刺纠正不良舌习惯并联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儿24例,全部病例均设计应用舌刺破除不良习惯并消除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结果24例患儿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得到了纠正,前牙反[牙合]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治疗反[牙合]和改善面部美观的目的。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去除了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是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的可行的矫治方案。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畸形 舌不良习惯 舌刺 阻断性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Free-edge六翼托槽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2004—2008年收治的36例安氏Ⅱ1类病例,应用Free-edge六翼托槽进行矫治,对比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项目。结果上颌中切牙角(U1-SN)及上颌中切牙切端至NA线的垂直距离(U1-NA)明显减小,表明上切牙明显内收。上颌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上切牙与下磨牙无明显伸长。下颌平面与[牙合]平面无明显逆时针旋转。结论应用Free-edge六翼托槽可最大限度减少额外支抗的使用,并可避免传统方丝弓技术Ⅱ类牵引所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 标签: Free-edge托槽 错畸形 正畸
  • 简介:本文通过选用下切牙区下颌运动的描记,探讨用FRI矫治器矫治安氏ⅡⅠ错,下颌运动的变化,发现型对下颌边缘运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矫治后深覆的改善,运动轨迹随之改变;通过矫治使下颌运动轨迹重复性增加,说明下颌运动可作为一种功能监测手段,帮助分析、诊断、评价正畸疗效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错 下颌运动
  • 简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来改善面容或增强咀嚼功能。然而,他们也更关注正畸所花费的时间和所获得的美观效果。成年正畸患者的最大困扰就是戴用托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近年来,一些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缩短正畸治疗时间。尽管这些技术行之有效,但是其副作用是对组织具有过大的侵袭性。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侵袭性小的术式(压电式手术piezocision),它结合了微切口和局部压电式外科手术技术,不仅能快速取得相同的治疗结果,同时对组织的损伤非常轻微。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手术方式 压电式 病例报告 快速矫治 外科手术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配合较轻前方牵引力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Ⅲ类反(牙合)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戴用扩弓器后每天早晚各加力一次,每次转1/4圈(0.25mm),反复扩缩至第9周扩大后停止加力,开始戴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每侧牵引力约300g;对照组患者戴用扩弓器后每天早晚各加力一次,每次转1/4圈(0.25mm),连续扩大一周后停止加力,开始戴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每侧牵引力约500g.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反(牙合)均解除,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矫治前后SNA平均增加2.62°,ANB平均增加2.97°,WITS值平均增加2.48mm,A点平均前移2.47mm,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矫治前后,SNA平均增加1.80°,ANB平均增加2.06°,WITS值平均增加2.39mm,A点平均前移2.44mm,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矫治前后相比上颌都发生前移,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配合较轻前方牵引力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骨.

  • 标签: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 前方牵引 安氏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