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种植网络教学各要素层级关系。方法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各要素之间进行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分解矩阵等逐步分析。结果教师是最高层级,任务设计次之,网络教学环境再次之,学习者、组织安排、过程组织、教学素材和教学评价是模型结构底层。结论教师在口腔种植网络教学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网络教学 口腔种植学 解释结构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在牙周病学专业八年制提高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时进入口腔医学专业学习2006级(35人)、2007级(30人)八年制学生,讲授牙周提高课“种植体周围炎”.在教学方式选择中,将全部学生随机分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教学模式(SBL)组.提高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理论考核结果表明,PBL组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明显高于SBL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在学习主导性和自学能力提高两方面PBL组均优于SBL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较SBL教学模式有一定优越性,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主导性.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牙周病学 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医学论文结构与要求医学论文分部与层次,依文章内容、体裁、篇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现就论著性文章“材料与方法”部分,叙述如下。临床论著中,常称其为临床资料、病例报告、对象与方法,或病例和治疗方法等。应详细说明本文研究对象、所用材料和采用方法...

  • 标签: 临床论著 病例报告 临床资料 统计学方法 重复验证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器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可快速成形缺隙保持器,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缺隙保持器,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牙体仿生材料研究是当前口腔生物材料研究前沿。成熟牙釉质是一种无细胞高矿化组织,采用非细胞生物技术方法,诱导釉质微结构再生成为牙体仿生材料研究切入点。本文综述了釉质微结构仿生特点和分子原理,重点介绍了几种釉质仿生有机分子模板设计和构建,以及目前釉质仿生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 标签: 分子仿生 釉质再生 生物矿化 基质模版
  • 简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健康日渐重视,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导致在口腔门诊就诊伴随有全身各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由于新药、新技术使用,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对传统口腔医疗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微创化、舒适化医疗发展也对医生知识结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总结了重医口腔无痛治疗中心开展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模式,并对该模式及其涵盖技术进行阐述。

  • 标签: 口腔 镇静 镇痛 模式
  • 简介:全瓷种植修复技术在现代口腔种植领域已经不是不可达到修复目的,并已经在牙种植修复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修复体不仅有较高生物相容性而且能够达到理想美观修复效果。在种植修复临床中.有时所出现问题仅仅是源于种植系统本身所提供种植基台。然而.当今种植系统配套供应基台已经与以前有很大区别.包括制作基台所用材料、基台稳定性以及基台可调改性等方面。以钛金属为基底新一代瓷基台出现为牙种植修复治疗开创了新局面。Zi—real瓷基台(3i)和Empress-2联合应用可以使种植修复达到理想固位稳定和美观效果。

  • 标签: 种植体 全瓷修复 上部结构 生物相容性 牙齿
  • 简介: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后常因牙槽骨吸收造成传统义齿固位困难,种植修复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但口腔局部解剖结构改变使老年人的人工种植牙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就上颌而言,一方面上颌牙槽突、上颌结节、牙槽骨壁等部位随着牙齿缺失及其他局部或全身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萎缩和吸收,种植体与牙槽突长轴、鼻腔、上颌窦位置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种植治疗难度;而另一方面尖牙支柱、颧骨区等特殊结构或部位骨质虽然也发生了萎缩和吸收,但这些结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作为种植体植入位点,从而使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患者种植修复成为可能。充分认识老年人失牙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变化特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种植并发症发生,还可以扩大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无牙颌患者种植适应证,造福广大老年患者。本文针对我们在临床应用上颌牙槽突、上前牙牙长轴、牙槽骨壁、鼻腔、上颌窦、尖牙支柱、颧骨及上颌结节解剖特点及增龄性变化完成不同类型人工种植修复实际情况,结合文献,对这些解剖结构变化与种植关系进行论述,探讨其作为老年患者种植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老年 上颌骨 牙槽突 上颌窦 尖牙支柱 上颌结节
  • 简介:不同应力改变介导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直接影响细胞组织生物学行为。在生理和病理性机械力刺激下,细胞超微结构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传导产生力学响应,发生结构和功能上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迁移以及凋亡等。细胞超微结构研究不再局限于组织生理和病理学改变,目前更多趋向于结合力学、疾病机制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力学控制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骨架 超微结构 应力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研究平面导板对成人颌面结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固定矫治结合平面导板治疗成人完成病例,24例单独采用固定矫治成人完成病例.进行回顾性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颌面结构变化差异.结果除咬合打开量外,两组间上下磨牙高度、下颌平面角、下面高等测量项目的变化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面导板在辅助打开咬合同时,对于成年患者垂直向颌面结构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平面导板 固定矫治 成人
  • 简介:目的:研究生物膜内变异链球菌及其欺骗株密度感应社会欺骗行为规避模式。方法:通过接种不同比例欺骗株与野生株进行共同培养构成生物膜,以及将不同细胞量欺骗株接种入由野生株结成生物膜中,在混合群体中观察欺骗株定植情况,从而了解欺骗株对整个群体影响程度。结果:按1∶1000、1∶100、1∶10、1∶1比例接种欺骗株与野生株菌液,共同培养构成生物膜中各菌株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10477、1∶36、1∶28、1∶11;选择细菌密度约为2×106、2×107、2×108、2×109CFU/ml欺骗株,接种80μl菌液至野生株已形成生物膜中,共培养24h后欺骗株与野生株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29878、1∶15、1∶13、1∶8。结论:变异链球菌欺骗株未能在自然生态中获得定植,该菌形成生物膜种群可有效规避社会欺骗行为。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社会欺骗行为
  • 简介:随着成人正畸需要增加,隐形矫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正畸医师所关注.舌侧矫治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十余年来,舌侧矫治技术倡导者和先驱们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探索已使舌侧矫治技术成为一种成熟、高效固定矫治技术,同时也是口腔正畸临床领域中一项热门技术.

  • 标签: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综述 结构 个体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异常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正颌正畸科就诊患者255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175例,年龄10-45岁,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口内全景X线片及颞下颌关节开闭口斜矢状位磁共振,并对关节结构情况进行观察,其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55例正畸就诊患者中,高角患者98例,关节结构异常76例,异常比例77.6%,均角患者132例,关节结构异常81例,异常比例61.4%,低角患者25例,关节结构异常19例,异常比例76%。结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在正畸就诊人群中比例较高,其中以高角患者患病率最高。

  • 标签: 正畸 颞下颌关节 结构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抗断裂能力及失效模式差异。方法:制作相同厚度铸瓷全冠、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全冠和金属烤瓷冠全冠,n=10。进行试件抗折破坏试验和失效模式分析,SPSS软件分析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组间差异。结果:全锆组断裂载荷显著性高于其他3组(P〈0.05),烤瓷组与铸瓷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瓷结构中,全锆冠和铸瓷冠失效模式均为全瓷层断裂,断裂后裂纹走向相似。双层瓷结构中,仅有30%氧化锆-饰瓷冠表现为单纯饰面瓷破坏,70%氧化锆-饰瓷冠为完全破坏,所有烤瓷冠失效模式为单纯饰面瓷破坏。结论:全冠类型对修复体破坏几率和破坏模式有着显著影响,全锆冠抗折性能高于铸瓷冠、氧化锆-饰瓷冠、烤瓷冠。

  • 标签: 厚度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f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病例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两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 标签: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 数字化三维模型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d和14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神经递质较多.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结构发生了改变.

  • 标签: 翼外肌 下颌前伸 透射电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直径压头对e.max全瓷冠抗折强度及失效模式影响。方法20个e.max全瓷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直径为4mm、10mm压头进行抗折试验,记录试件抗折载荷值.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失效模式。结果两组试件抗折载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试件破坏局限于修复体,可见加载区域锥状裂纹及起于黏结界面的放射状裂纹;B组试件由近远中向裂为两瓣.伴有基牙损伤。结论不同直径压头对全瓷冠抗折载荷及失效模式均有影响。大直径压头加载时,冠抗折载荷值大于小压头加载;小直径压头加载时,其折裂模式与临床全瓷冠失效模式相似。

  • 标签: 牙瓷料 修复体 失效分析 失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