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国产龈线对冠桥修复后牙体、牙龈、牙周组织、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或缺失做冠桥修复的患者52例(109颗基牙),随机分为3组,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阴性对照组32颗牙,不龈;阳性对照组37颗牙,备牙后采用美国进口的UltraPak龈线龈;试验组40颗牙,采用南阳齿康研究所研制的国产龈线龈。完成灌注印模后,通过肉眼及探针对牙预备体、牙龈和修复体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国产龈线、进口龈线和未采用龈技术的满意率:牙预备体分别为93%、95%、17%;牙龈分别为83%、76%、14%;模型分别为80%、81%、14%;修复体边缘分别为88%、86%、12%。国产龈线和进口龈线满意率相当。结论国产龈线与进口龈线临床应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替代进口龈线,且成本低,副反应小,安全性能好。

  • 标签: 冠桥修复 排龈线 颈缘适合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与分析三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四组(A、B、C、D组),进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A组、B组、C组分别用20.0μg·ml~(-1)三氧水、42.2μg·ml~(-1)三氧水、0.12%醋酸氯己定(洗必泰)行牙周袋内冲洗,D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连续4周每周冲洗一次,通过治疗前后牙周各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分别为0.65±0.67、1.70±0.73,均显著优于醋酸氯己定组及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指数为1.40±1.05,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但无醋酸氯己定组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及临床附着丧失分别为0.70±0.73、0.95±0.69,疗效优于醋酸氯己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浓度三氧水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治疗后牙周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氧水作为龈下冲洗液有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增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三氧治疗 龈下冲洗
  • 简介: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为获得设计良好、制作精密的修复体,对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良好的龈要求在获得清晰印模的同时保护龈沟底部的上皮附着,确保生物学宽度不被侵犯。因此,优良的固定修复离不开正确合理的龈,对于平龈或龈下边缘的修复体而言,龈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就近年来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排龈技术 排龈 固定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龈线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结合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龈下楔状缺损的患者50例,共211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10颗纳入实验组,101颗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常规填充,实验组在高频电刀切龈后,应用龈线进行龈,再利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随访2年,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评定系统(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牙龈炎症和牙髓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疗效(90.3%vs.75.3%)、固位效果(92.2%vs.82.8%)、边缘密合性(82.5%vs.69.9%)、牙髓反应(5.8%vs.18.3%)和继发龋(1.0%vs.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结合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可以明显提高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频电刀 排龈线 楔状缺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活性(ROS)与硫氧还蛋白1(Trx-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常及低氧条件下培养人OSCC细胞系CAL33和HSC6细胞,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醋酸酯(DCFH-DA)法检测ROS水平,Westernblot检测Trx-1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特异性抑制Trx-1后检测ROS的表达。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不同状态下CAL33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低氧条件下,CAL33和HSC6细胞的ROS在6h出现峰值,分别是各自对照组的(1.52±0.08)、(1.81±0.11)倍,后逐渐下降;而Trx-1随低氧诱导时间表达持续上调(P_(CAL33)=0.002,P_(HSC6)=0.0001)。特异性抑制Trx-1可显著上调CAL33和HSC6细胞的ROS表达至(2.78±0.26)、(7.29±0.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P=0.0001)。与常比较,低氧可促进OSCC细胞的侵袭能力(P=0.001);特异性抑制Trx-1可抑制低氧环境中OSCC细胞侵袭能力,且这一趋势可被乙酰半胱氨酸(NAC)逆转(F=137.66,P=0.0001)。结论低氧状态下,ROS与Trx-1的表达异常可促进OSCC的侵袭能力。特异性抑制Trx-1可通过激活ROS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OSCC细胞侵袭。

  • 标签: 硫氧还蛋白类 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活性氧 低氧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二极管激光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同时评估临床指标(例如有牙周袋的牙齿的临床附着水平)以及血液中活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和材料:本研究选取3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82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人。对照组仅接受传统SRP,而试验组接受传统SRP并辅助使用二极管激光(GaAIAs)做牙周袋清创。基线时、治疗后60d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同时在基线时、治疗后30d和治疗后60d时.检测血清活性代谢产物的水平。结果:各组组内比较,两组从基线到治疗后60d的PLI、BOP、PPD和CAL均显著改善(P〈0001):两组从基线到治疗后30d和治疗后60d血清活性代谢产物显著降低(P〈0001)。但组问比较时,从基线到治疗后60d的临床指标和血清活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牙周指标和血清活性代谢产物指标的改善方面.使用二极管激光辅助SRP和传统SRP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标签: 牙周病 活性氧代谢产物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