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防滑拉钩的制杨山,周铭生拔除双尖牙,欲使尖牙向远中移动,当尖牙牙体长轴倾斜明显,应用活动矫治器的反“6”簧牵拉时,常出现拉钧的上下滑动,影响矫治力和压迫牙龈的情况,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防止拉钧上下滑动的新型拉钧,起到了良好的稳定作用,现报告如下。制...

  • 标签: 弯制 尖牙 活动矫治器 远中移动 矫治力 上下滑动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根龋防治选择最佳方法.方法:对门诊老年人根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吃甜食习惯与根龋有关,随年龄增大而根龋增加且多发于下颌磨牙、前磨牙,以近远中面为好发牙面.结论: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是根龋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老年根龋应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早期防治,以保护天然牙列的完整性.

  • 标签: 老年人 根面龋 菌斑指数 牙体病 菌斑指数
  • 简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吴求亮教授、杭州市整形医院宋建良教授主编,张涤生院士、邱蔚六院士分别作序并担任名誉主编,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的觋代颅颌整复外科学》,已于2004年8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邀请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结合各自的资料参加撰写,在阐述颅颌整复外科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同时介绍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为充分介绍作者经验、体会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叙述手术操作之后,安排有“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和“手术评价”内容,希望能反映先进的学术水平,具有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 标签: 整复外科 颅颌面 外科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
  • 简介:目的:观察茎突的形态、长度及其比邻关系。探讨颌专用CT(QR—DVT9000NEWTOM)茎突检查技术在常规X线检查中的优势。方法:对茎突疾病患者进行颌专用CT扫描,对感兴趣区重建成像。结果:颌专用CT是不需要特殊的体位,对被检查部位的扫描一次完成,对感兴趣区重建轴位影像进行矢状、3D等影像处理分析,可以显示出茎突的真实影像。结论:颌专用CT成像技术优于常规X线、平面及曲面断层检查,清楚地显示茎突的形态、长度及其比邻关系等信息。对茎突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更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

  • 标签: 茎突 颌面专用CT 检查技术
  • 简介:由魏奉才、孙善珍教授主编的《口腔颌外科手术规范及典型病例点评》于2005年3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我国口腔颌外科有了长足的进展,新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巧不断涌现,手术治疗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口腔颌外科手术学在国内已有多册专著出版。作者在参考了国内外多本专著和总结了近十多年来齐鲁医院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典型病例 手术规范 外科手术学 科学技术 手术方式
  • 简介:全瓷修复体最主要的优点是能逼真地模仿天然牙的色泽和半透明性。另外,运用粘接技术能够使一些病人不需要牙体预备即可完成全瓷修复。这个病例描述了在没有邻牙体预备的条件下采用粘接全瓷修复体关闭前牙间隙的情况。粘接时采用的是硅烷偶联剂和树脂水门汀。用全瓷修复体关闭牙间隙,使其恢复了牙齿的自然外观。因此,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没有邻预备的全瓷修复体也能很有效的改善美观。

  • 标签: 前牙瓷修复体 全瓷修复体 牙体组织 牙间隙
  • 简介:目的观察光索在儿童颌瘢痕畸形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一组11例张口困难或合并颈部活动受限的颌瘢痕畸形患儿,应用光索辅助进行气管插管,观察完成气管插管每例患者所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插管,最长需时10min,最短3min,平均5min,所有患者无声门水肿发生.结论光索是解决儿童颌外科气管插管困难问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光索 困难气管插管 儿童 颌面瘢痕畸形
  • 简介:目的:本临床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碟形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长期性能。方法和材料:完成了51个牙齿预备,用光固化树脂进行充填。此工作由公共牙科中心的七名牙医完成。用美国公共卫生中心的标准每年对修复体进行一次评价,投照He翼片,代型取印模。最后评价时的复诊率为100%。结果:在平均7.2±1.3年后(最长为9.6年),70%的修复体能继续使用。龋坏和技术缺陷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利用复合树脂本身的特性,碟形结构保存了健康牙本质,比盒形洞形更可取。

  • 标签: 后牙邻面龋 碟形窝洞 预备 复合树脂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侧旋转皮瓣修复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侧旋转皮瓣对12例因良恶性病变切除造成的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色泽、质地和厚度接近缺损区的皮肤,效果满意.结论侧旋转皮瓣是修复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 标签: 面侧旋转皮瓣 眶下缺损 修复 颧部缺损 颞部缺损
  • 简介:吕春堂教授简历吕春堂教授,男,河南浚县人.1942年10出生。1966年7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当时,国家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按照“面向边疆,面向海岛,面向基层”的要求,他被组织分配到新疆军区工作,先后在部队的师医院和天山深处的驻军医院口腔科任军医,主治军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颌外科医疗工作。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热心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特别是参加了支援地方的医疗队,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为各族军民医治口腔疾患,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爱戴。13年的边疆部队卫生工作,使他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业务能力.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学界 中国共产党 杰出人物志 第四军医大学 部队卫生工作 河南浚县
  • 简介:吕培锟教授简介吕培锟教授,男,汉族,192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口腔医学系(7年制),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D.D.S.(牙医学博士)学位,当年参加西南抗美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全队立集体小功.1952年后在华西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79年从华西医科大学调入广州暨南大学负责创建口腔医学系,任口腔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以及研究生导师,曾留学美国贝勒大学(UniversityofBaylor),任访问教授.

  • 标签: 中国口腔 口腔颌面 外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