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0月18-19日,由国际口腔重建科学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修复科联合主办的“无牙颌现代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培训班”成功主办。此次培训班,由国际口腔修复杂志主编GeorgeZarb教授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野教授、周永胜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来自北美的3名学者和教授与北京大学教授共同组成了强大的教学团队进行讲学。学员们通过聆听讲座、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了如何采用现代的种植及修复理念治疗无牙颌患者,如何开展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小组式教学等。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北京大学 无牙颌 口腔医学院 GEORGE 口腔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HNSCC)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初治疗的无法手术的HNSCC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同期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和5-氟尿嘧啶(750mg/m^2,第2~5天)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结果通过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标准,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3%。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2.2%,2例(8.7%)死于肿瘤复发,2例(8.7%)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局部出血及放射性黏膜炎等,治疗过程未发生急性并发症与严重的放射性损伤。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PF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HNS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近距离放疗 同期放化疗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计划系统
  • 简介: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在疾病治疗中所具有的精确、微创、无痛等优越性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学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其在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口腔医学的多个分支学科和领域,包括牙体、牙周、口腔黏膜病、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颌面部美容等。不同种类的激光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作用,其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使广大口腔医生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有所了解,并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激光治疗 口腔美学 美容牙科
  • 简介:目的探讨橡皮障在口腔正畸科粘结托槽中的作用。方法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粘结托槽400个。橡皮障组作为试验组;另一组棉球隔湿后作为对照组,对托槽脱落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橡皮障隔湿作用高于棉球隔湿法,有助于减少托槽脱落率。

  • 标签: 橡皮障 正畸 托槽粘结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穿腮腺入路 髁突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颗。对照组行传统的牙半切术,实验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术后1、3年后复诊评估其成功率以及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统计牙半切术的疗效,当频数少于5时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术后1年和3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P3=1),实验组术后3年边缘性牙龈炎发生率低(P=0.03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可以有效的保存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可有效降低术后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

  • 标签: 牙半切术 显微根周手术 超声技术 边缘性牙龈炎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下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下切牙生理性调整后的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标签: 下切牙 生理性调整 垂直骨面型
  • 简介:颞下颌关节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一,其位置深在,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加以研究.传统的二维影像检查方法由于影像重叠及失真,影响其准确性,而锥形束CT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对颞下颌关节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病理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的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两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 简介:目的:探讨Zimmer种植体在微创拔除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修复中临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的上颌前牙,Benex微创拔牙器械拔牙后,Zimmer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2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天博人工骨粉并覆盖海奥可吸收膜,临时冠塑型及修复,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2年,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修复体的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的20颗患牙经过2年随访,成功20例(100%)。结论上颌前牙区采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及制作临时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Zimmer种植体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上颌前牙
  • 简介:目的:获取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生存数据.并基于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参数评价这类修复体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其纤维支架由多聚体和单体混合的连续单向玻璃纤维材料构成。本研究记录了修复体的生存时间、失败事件和临床参数。根据改良的USHPS/Ryge标准制定质量分级评估体系:有效修复功能且无失败.为“完全修复”;出现小的不足并需做出后继修补.定为“功能性修复”:修复体脱落,称作“失败”。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2个月。24例修复体为”完全修复”.7例为”功能性修复”.1例“失败”。在中位随访时间内能达到完全修复的病例占744%。对于大多数病例.该质量分级评估体系(USHPS/Ryge标准)给出了优秀级的临床效果:没有效果不佳或差的修复体。结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在特定临床适应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方面性能显著。

  • 标签: 纤维增强义齿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单向玻璃纤维 临床性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纳米树脂和普通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牙合面缺损24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7位患者(138颗患牙)分为两组,实验组用纳米树脂FiltekTMZ350XT充填患牙,对照组用复合树脂FiltekTMZ250充填患牙。在修复即刻、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改良USPHS)标准,评价修复后的解剖形态、边缘密合度、边缘变色、颜色匹配程度、表面粗糙度、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用SPSS软件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对四个评估时间段(充填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比较,FiltekTMZ350XT和FiltekTMZ250的表面粗糙度差异和边缘密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树脂均未发生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结论:通过24个月的观察,显示出了纳米树脂比普通复合树脂的优越性。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纳米树脂 复合树脂 粗糙度 边缘密合度
  • 简介:目的:总结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用于下颌骨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将15颗种植体植入5例下颌骨严重吸收的患者中,安装预制的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将预先制作好的义齿进行调磨及重衬,完成即刻负载。结果:此杆卡系统操作步骤简单,节省椅旁操作时间,达到即刻负荷,稳定性、固位性良好,患者满意。结论:新型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是下颌骨严重吸收修复的有效方式,能实现义齿即刻负载,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种植体支持式义齿 无应力杆卡 无牙颌 覆盖义齿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牙周病学继续教育项目"牙周与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7(周三)-19日(周五)在重庆召开。会议内容如下:

  • 标签: 多学科合作 牙周病学 临床 诊疗 中华口腔医学会 重庆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肌肌皮瓣有关的并发症(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皮瓣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皮瓣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内提升术及常规种植术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与常规种植术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牙周病学继续教育项目"牙周与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7(周三)-19日(周五)在重庆召开。会议内容如下:1.大会演讲:特邀国内外牙周、种植、正畸、修复等领域著名专家.

  • 标签: 牙周病学 多学科合作 临床 诊疗 中华口腔医学会 重庆医科大学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五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1月4日-11月6日在深圳召开,会议诚邀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及口腔界同行就牙体牙髓病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现将会议安排通知如下:

  • 标签: 牙体牙髓病学 稿件形式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临床研究论文 口腔医学 临床研究成果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牙周病学继续教育项目“牙周与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7(周三)-19日(周五)在重庆召开。会议内容如下:1.大会演讲:特邀国内外牙周、种植、正畸、修复等领域著名专家,重点就牙周与多学科合作的临床诊疗原则、细节进行大会授课;2.病例展示与讨论:应征临床病例中筛选诊疗特征不同的8例病例.进行大会报告.并由与会多学科专家教授进行详细点评与分析(未入选大会报告的应征病例以壁报形式进行展示讨论);3.技术培训:由李成章、潘亚萍、欧阳翔英等教授就牙周诊疗新技术进行培训。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多学科合作 牙周病学 临床病例 诊疗原则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