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nystagmusblockagesyndrome,NBS),是以婴儿早期发生眼球震颤伴有内斜视、代偿头位及假性展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斜视。本征主要与婴幼儿型内斜视合并存在,患儿出生后可能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利用持续辐辏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眼震,久之则引起继发性内斜视,内斜位的目的即为使眼震减弱,提高视力。

  • 标签: 眼球震颤阻滞 综合征 检查诊断 先天性眼球震颤 图解 内斜视
  • 简介: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法医学鉴定人提供客观的鉴定资料并作为主要的鉴定依据。本文对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及法医学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检查 眼外伤 司法鉴定
  • 简介: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s,P-VEP)、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青光眼患者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对83例95眼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视野和OCT,根据P-VEP、眼底照相、OCT、视野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83例95眼中,视野检查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3眼(76.8%),无法获取图像22眼(23.2%);眼底照像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5眼(78.9%),无法获取图像20眼(21.1%);获得P-VEP阳性病例47眼(49.5%),未见明显异常26眼(27.3%),无法采集图像22眼(23.2%);成功获取OCT阳性病例图像81眼(85.3%),无法获取OCT图像14眼(14.7%)。结论:视觉诱发电位、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青光眼 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眼底照相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白内障患者术后进行的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立体视觉检查图的检查结果,评价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01/06于我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双眼间隔1d,并且联合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受试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均由同一熟练的超声乳化手术医师完成。患者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后3mo由同一医师分别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和TNO立体视检查检查立体视觉并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由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黄斑部位立体视患者14例,黄斑中心凹部位立体视患者26例,眼底周边部位立体视38例;TNO立体视觉检查图分别为11例,24例和43例,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随机点检出率较TNO图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2例、46例,使用TNO立体视检查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5例、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结果与TNO立体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一种可靠的测量立体视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

  • 标签: 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 TNO 立体视 白内障术后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及拥有健康眼球表面的正常人群的泪膜功能和印象细胞学检查的数值。方法:此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平均年龄:62.7±6.1岁),高眼压患者12例12眼(平均年龄:62.8±6.4岁)及健康人12例12眼(平均年龄:62.9±6.03岁)。这些患者均是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且之前未接受过抗青光眼方面的治疗。均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每组印迹细胞学检查的样本根据Nelson分级法分为0-3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患者及正常人群平均基础泪液分泌值分别为10.4±1.3,10.9±1.2和11.1±1.1mm/5min,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三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2±1.1,11.3±1.1和11.8±1.2s,其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3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6眼(54.5%)为0级,5眼(45.5%)为1级。高眼压患者中6眼(50%)为0级,6眼(50%)为1级,健康人中6眼(50%)为0级,6只眼(50%)为1级(P=0.97)。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会导致青光眼,眼表疾病,泪腺功能障碍及机体杯状细胞所分泌的黏液减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症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印象细胞学检查数值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结膜印迹细胞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