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下咽癌侵犯喉与食管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种.近年来由于采用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后协同放射综合治疗,使3年、5年的生存率较过去有了提高,但在外科处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在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多,重建下咽以及食管有很大的困难.

  • 标签: 下咽癌 外科切除术 残存喉黏膜 气管黏膜 手术适应症 食道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翼状胬肉行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56只眼中148只眼治愈,8只眼复发,复发率5.13%。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瓣下"C"形浸润术操作简便,疗效佳,复发率低。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观察广泛切除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翼状胬肉患者施行胬肉广泛切除术后,立即点滴丝裂霉素C(0.2g/L)液,以后点眼2次/d,共5d.广泛胬肉切除手术的方法是:做胬肉体部与球结膜潜行分离至半月襞,将胬肉与巩膜面和肌止部的粘连分离后,在靠半月襞处结膜下将胬肉广泛切除,暴露光滑的巩膜面和肌止部.结果随访6~18(平均6.7)月,没有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广泛切除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治疗翼状胬肉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是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手术方案.

  • 标签: 丝裂霉素C 治疗 翼状胬肉 手术切除 眼科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预防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对28例(33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年。结果30只眼治愈,3眼复发(复发率9.0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切除术预防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手术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内压和眼血流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术中行丝裂霉素C抗瘢痕治疗;术后完成6-12mo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类型有所区别,观察组多发生低眼压和畏光症状,对照组多发生瘢痕性阻塞。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观察组PSV与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术后不良影响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眼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治疗1例(2眼)开角青光眼,2例(3眼)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1例(1眼)难治性青光眼,52例(54眼)急性闭角青光眼,共56例病人(60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7个月,常规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的平均眼压在11.52mmHg左右,术后3个月复查眼压平均在15.67mmHg左右。结论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术后能够有效的调控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滤过泡形成良好,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小梁切除 可调控缝线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 简介:姜黄的主要成份姜黄素具有抗癌、抗致突变、抗癌的侵袭与转移的作用^[1]。对喉部癌前病变——声带黏膜异型增生治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告。本文对姜黄治疗声带黏膜异型增生及转归进行探讨。

  • 标签: 姜黄 声带黏膜异型增生 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晚期闭角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中晚期闭角青光眼的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5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例(42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3.85%,明显低于B组30.95%(P〈0.05)。随访12个月,A组功能性滤泡占84.62%,较B组功能性滤泡66.67%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A组手术成功率92.31%,较B组69.05%为高(P〈0.05),矫正视力〉0.05的眼数A组为65.38%,明显好于B组30.95%(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闭角青光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3月-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5.6±5.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1.2±6.8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青光眼,能较好地控制眼压,避免了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鼻内镜术后窦黏膜的组织学检查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部分组织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鼻内镜术后鼻窦的组织学形态与功能之间存在好的对应性.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和糖精试验联合使用,可以有效评估黏膜的恢复情况.

  • 标签: 鼻内镜检查 组织学形态 手术后 黏膜 纤毛清除功能 组织学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角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闭角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被分为两组,Ⅰ组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Ⅱ组不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moⅠ组眼压为15.72±3.02mmHg,1/组为16.30±3.81mmHg,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别(P〈0.05)。Ⅰ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4±0.45mm加深至术后3mo的3.21±0.41mm,Ⅱ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92±0.52mm加深至术后3mo的3.18±0.39mm.两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加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房角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不仅能提高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青光眼视力,而且可彻底解除闭角青光眼的瞳孔阻滞。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喉癌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Takai蛋白浓度梯度,通过同位素放射活性测定PKC活性。结果癌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6.63±0.64pmol/mg.min)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4.73±0.54pmol/mg.min)。结论提示癌组织中PKC活性升高很可能是被癌基因激活。

  • 标签: 喉肿瘤 蛋白激酶C
  • 简介:小梁切除术是开角青光眼中最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让病人在第一时间里对于小梁切除术有足够的理解是十分困难的,但这一点很重要。患者常常没有眼科医生所关注的眼部症状,他的疾病往往是医生告之后才知道。小梁切除术最好的结果也仅仅是维持视力,另外手术治疗的结果也可能使视力恶化。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外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眼科医生 视力恶化 治疗方法
  • 简介:本文探讨了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的局部复发问题。病例分两组:1972年至1980年394例,1980年至1988年339例。两组病例预后的改变与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发生了变化有密切关系,这一变化建立在1772年至1980年病人的喉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和局部复发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不能单一地根据肿瘤的临床分类情况来选择术式,同时必须根据悬吊喉镜下明确观察到的肿瘤实际浸润情况以及喉的活动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后进行选择。

  • 标签: 喉切除术 喉肿瘤 上皮癌
  • 简介:丝裂霉素C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现就丝裂霉素C的作用机制、特点、并发症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滤过术
  • 简介: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早期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54眼),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对28例(32眼)早期闭角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病人(20例22眼)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三个月一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及前房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组术后平均眼内压为15.2±3.1mmHg,而同类病人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4.9±2.6mmHg。分别经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类病人眼内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8眼(81.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4者占63.6%,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中8眼视力不增反降,最佳矫正视力0.4者占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而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两者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早期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房角显著加宽,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矫正视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 超声乳化 周边虹膜切除
  • 简介:<正>[手术程序]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途径有经鼻侧、口腔、颈侧和鼻腔4种。由于颈侧途径过于复杂,鼻侧切开术有术后萎缩和瘢痕。软腭切口易留瘘孔的缺点,故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57年以后吴学愚借用裂腭修补技术,改进了硬腭部舌形切口方法:1.切口前端距门齿1cm左右,向两侧延伸越过腭大孔之后外方,注意避免损伤腭大动脉。2.将粘膜瓣向后剥离,暴露鼻咽腔,凿去部

  • 标签: 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咽腔 肿瘤 切除术 手术途径 耳鼻喉科
  • 简介:Aim:ToverifywhetherpartialintraoperativeTenon'scapsuleresection(PTCR)withadjunctiveMitomycinCiseffectiveindevelopingthin,avascularblebsineyesundergoingAhmedglaucomavalveinsertionandtoassesstheefficacyandsafetyofthisprocedure.Methods:ThisstudywasconductedinfourLatinAmericacountries(Argentina,Brazil,ColombiaandPeru).AhmedglaucomavalveimplantinsertionwithPTCR(groupA)andwithoutPCTR(groupB)wasperformedinneovascular

  • 标签: 部分眼球筋膜切除术 丝裂霉素C 疗效 艾哈默德青光眼瓣膜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