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固定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最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I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固定24h、域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固定24h;Ⅲ~V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遇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固定3h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Davidson固定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固定液 眼球 PAS染色 Davidson固定液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成人间歇性斜视的手术质量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4-2017年共18例成人视近可控正位的间歇性斜视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以复视、视疲劳为主诉,视近可控正位,视远斜视明显,手术是改善眼位及症状的有效方法。结论成人斜视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复视,提高视物舒适度,改善眼位为第二位,术前检查以实际视物无复视时最低三棱镜度数为手术参考值,需适度欠矫。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成人 适度欠矫
  • 简介:间歇性斜视(intermittentexotropia,IXT,X(T))是介于隐性斜视与显性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在各类共同性斜视中占第一位。间歇性斜视发病原因主要是集合和分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以及融合功能低下引起。平均发病年龄岁,女性多发。斜视角随注视距离、注意4力强弱、视力疲劳状态在正位与斜视间变动。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能力评估 隐性斜视 视力疲劳 显性斜视 斜视角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实用型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眼球固定台.方法利用有机玻璃、注射器、压力表等制作一种用于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的眼球固定台.结果使用方便、灵活,压力稳定性强,有利于清洁,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结论该固定台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显微手术教学与培训的眼球固定台.

  • 标签: 显微手术 教学 眼球 固定台
  • 简介:目的:观察单眼严重白内障合并斜视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03/2012-12单眼严重白内障合并斜视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资料45例。术前44例较差眼视力均〈0.05,1例2岁患儿无法配合视力检查。随诊观察术后6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斜视度、双眼单视功能及复视情况。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例中有1例患儿2岁,无法配合视力及复视检查,眼底正常;另1例患儿术后无同时知觉,无复视。5例不明原因中青年单眼白内障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视力〉0.6,眼底正常,术后眼位正,有双眼单视;2例患者术后视力为指数,眼底有异常,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变化,无同时知觉,无复视。3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有31例患者术后有双眼单视;3例患者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差异,无同时知觉,无复视;3例患者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差异,有复视,6mo内复视均自行消除;1例患者斜10o,术后出现复视,且6mo内无改善,可用12?矫正,建议戴镜治疗。结论:单眼严重视力障碍合并斜视的成年患者多数术后可自行纠正眼位,获得一定的双眼单视功能。

  • 标签: 白内障 外斜视 双眼单视 复视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型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体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0例40眼,术后裂隙灯下脱察结膜松弛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术后临床治愈36眼(90%),BUT≥10秒者28眼(70%),泪河连续完整者38眼(95%),自觉症状治愈或改善者37眼(92.5%),随访6-12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 标签: 结膜松弛症 经巩膜固定结膜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24例,采取颞上方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的15例、0.1~0.4的7例、<0.1的2例。随访3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小切口囊摘出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 标签: 白内障摘出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4年间在我院住院部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选择了342眼行隧道式切口现代囊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及578眼行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并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在视力、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视力恢复、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囊外摘除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白内障囊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内障囊摘除术1547例(1704只眼)。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眼内炎,结论严格筛选病人,术前检查详细,常规抗生素眼水预防性应用,消毒灭菌严格,手术野消毒彻底,仔细操作,密闭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避免白内障囊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 术后眼内炎 床体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评价内直肌肌细胞数与共同性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性斜视内直肌和14例正常内直肌,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斜视(P〈0.01);光镜下斜视组内直肌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肌(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性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病理 手术效果
  • 简介:<正>眶内囊虫病比较少见,且多寄生于眼肌内,这是因为眶内结构以眼肌血液供应较丰富之故。本病诊断较困难,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检查不断应用,使眼眶内豚囊尾蚴病的诊断成为可能。现报道近二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6例眼肌豚囊尾蚴病。

  • 标签: 眼外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医学影像学 囊尾蚴病 眼眶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在重症眼表烧伤行羊膜遮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13眼)眼部重症烫伤患者治疗中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将羊膜固定于眼表及眼睑皮肤面。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随访3月至3年。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3.0)分钟;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13.2±11.3)天。重复手术次数3.5次,患者手术依从性良好,观察病例无角膜穿孔,无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5例,角膜斑翳5例,角膜血管化2例。结论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无创伤,重症烧伤患者可多次重复手术,特别适合重症眼表烧伤早期治疗,减少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眼表损伤 羊膜 羊膜固定器
  • 简介:AIM:Toevaluatetheeffectsandsafetyofphacoemu-lsification(Phaco)orsmall-incisionextracapsularcataractsurgery(SICS)andintraocularlens(IOL)implantationforagedpatients.METHODS:Totally137agedpatients(149eyes)underwentcataractoperationinthecaseofstablesystemiccondition,thebloodpressurelessthan160/95mmHg,bloodglucoselessthan8mmol/L,andunderthehelpofelectrocardiogramsurveillancebyanesthesiologistsduringtheoperation.106agedpatients(114eyes)underwentPhacowhile31agedpatients(35eyes)underwentSICS.Thepostoperativevisualacuity,cornealendothelialcellloss,surgerytimeandmajorcomplicationswereobservedand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of≥0.6wasachievedin135eyes(92.6%)at1monthpostoperatively(χ2=259.730,P<0.001).Foragedpatients,bothPhacoandSICScouldsignificantlyimprovevisualacuitywithnosignificantdifference(χ2=4.535,P>0.05).Postoperativecornealendothelialcelllosswas18.6%,inPHACOgroup,theratewas18.5%;inSICSgroup,theratewas19.0%,thedifferenceofwhichwasnosignificant(χ2=0.102,P>0.05).Thesurgerytimewasdifferentintwogroups.Noseverecomplicationsoccurred.CONCLUSION:BothPhacoandSICScombinedwithIOLimplantationforagedpatientsareeffectiveandsafe.Beforesurgery,detailedphysicalexaminationshouldbeperformed.Whenthesystemicconditionisstable,cataractsurgeryforagedpatientsissafe.

  • 标签: PHACOEMULSIFICATION small-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surgery intraocular
  • 简介:目的观察双针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核法应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劈核 小切口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囊摘除术(ECCE)中采用两种不同娩核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夹面包法”娩核(A组)及常规注水圈匙娩核(B组),比较术后的视力、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二组病例的角膜水肿率分别为:A组5.1%,B组27.8%,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二组病例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分别为:A组82.1%,B组69.7%,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面包法娩核能明显减少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水肿发生率,提高术后视力。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娩核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囊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对先天性斜视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检查方法,对18例先天性斜视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单纯先天性斜视者14例,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DVD)者4例,其中同时合并DVD与上斜肌麻痹者1例。经过早期手术,18例患者中17例获得了眼轴的正位。结论先天性斜视合并DVD多见。其手术方式,水平斜视者采用双眼直肌后退,合并DVD者采用上直肌后退。计算机辅助的客观斜视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先天性斜视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 标签: 斜视角 儿童 计算机辅助 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