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3.57%)、致残率(7.14%)均优于对照组(13.39%、24.1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从接诊到入院治疗的间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缩短接诊到治疗的间隔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去骨瓣减压时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去骨瓣减压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对照组(n=8)、去骨瓣干预组(n=8)。对照组与去骨瓣干预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CA)和心肺复苏(CPR)模型。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多组数据间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血清TNF-α蛋白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h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NGF的表达明显比假手术组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去骨瓣干预组血清TNF-α蛋白ROSC后6h降低(P<0.05),而去骨瓣干预组NGF表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能增强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NGF的表达,降低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

  • 标签: 心肺复苏 去骨瓣减压 TNF-&alpha 蛋白 脑损伤 海马CA1 NGF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急诊中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诊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满意度,缩短了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具有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窒息新生儿伤残率、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总结我院于2012年间出生时窒息新生儿运用新生儿复苏教程复苏体会。结论遵循规范化复苏流程,规范用药,是复苏成功的保障。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 简介:摘要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临床输血的2项基本原则,在较为紧急情况下及时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尝试在手术麻醉科等一线科室设置“移血库”,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移血库的管理和优势进行讨论。

  • 标签: 前移血库 管理 优势
  • 简介:儿童中度至极重度(>40dBHL)听力损失(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6/1000[1,2,3],其中10%的儿童是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听力损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言语、语言、心理、学习和社交等方面发展,取决于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学龄前 儿童 听力损失 中耳炎
  • 简介:我科自1992年至2004年2月共完成耳瘘管切除145例,其中11例系复发病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在10~42岁,平均年龄23岁。左耳7例,右耳4例,术后平均复发时间8.2月。10耳为第二次手术,1耳为第4次手术。其中非专科医生手术9例。局部复发情况:破溃肉芽形成5例。脓肿形成4例。囊肿形成2例。

  • 标签: 耳前瘘管 复发原因 再次手术 平均年龄 第二次手术 瘘管切除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耳蜗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出生7天的大鼠耳蜗中分离、培养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体细胞进行鉴定;血清诱导分化后鉴定分化潜能,进一步了解其多向分化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培养1d后即可见“细胞球”。细胞球内大部分细胞呈nestin、musashil、pax2和BrdU阳性,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及有丝分裂的能力。细胞球经诱导分化14d后,对分化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发现分化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VIIA和phalloidin,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表达不成熟神经元标志物Tujl,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alactocerebroside,以及谷氨酸能神经元标志物GluR-1,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本实验证明耳蜗体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研究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耳蜗神经细胞增殖提供了一种体外模型。

  • 标签: 耳蜗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因素,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运行病例和终末病历的方法,对2013、2014年相同日期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二年共调查住院患者620例,实查率例数608例,实查率分别为97.86%和98.23%,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11%和3.59%,略高于当月医院感染发病率(3.92%、2.9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9.65%)为主,其次是泌尿道(21.33%)等。结论医院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日常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感染部位 抗菌药物
  • 简介:自从1984年Song等报道游离股外侧皮瓣的解剖以来,游离股外侧皮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7年Kimata等埘首先报道了其在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大量应用该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股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最大可达20cm×25cm),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可修成5mm薄),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很多头颈部的修复中有取代前臂皮瓣的趋势。我科自2002年开展游离股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迄今已经有20余例,现对皮瓣制作中的教学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教学研究 制作 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CSSD)信息管理软件是我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是采用各区配置电脑,网络连接,文件共享的方式,实行物品信息的传递。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输入效率高、数据共享程度高等功能特点,改变了以前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计算机的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物资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存储、检索及利用,及时反馈了物资信息的统计数据。同时,该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准确进行信息传递、数据统计、成本核算,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物资的整体流转情况,避免了工作中信息逆流和纸质信息不便于存储的现象,有效地防止了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有力保障了临床一线灭菌物品的及时供应,减少了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化管理系统 CSSD 应用
  • 简介:目的明确耳瘘管的遗传方式及临床特征。方法调查我院11年来先天性耳瘘管就诊138个患者及其家系,分析就诊患者临床特征,对138个家系进行系谱分析。结果82个家系有家族史,其中垂直传递的47个家系,隔代传递的有8个家系,家族聚集的有27个家系。发病侧别无明显遗传规律。耳瘘管患者感染好发于30岁以下。结论先天性耳瘘管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表现为外显不全;反复感染的耳瘘管患者需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组织才能获得痊愈。

  • 标签: 先天性耳前瘘管 外耳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 标签: 人工耳蜗 语前聋 听觉能力
  • 简介:目的通过对语聋儿童发现听力损失年龄,首次就诊年龄及首次验酡助听器年龄的调查,了解语聋儿童的就诊及干预情况。方法对64例特校聋童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含助听器评估)。结果64例聋童中,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的平均时间为21个月,家长带孩子首次就诊的平均时间为32个月.首次验配助听器的平均时间为64个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语聋儿童听力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听力学工作者还需大力宣传,让有听力问题的孩子被及早发现并得到正确的干预以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 标签: 特校 语前聋 听力学诊断 听力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喉癌病变的病理诊断差异性及预后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115例喉癌病变患者,对其病理切片进行科学诊断和研究,进一步采用统计学分析方式对三位不同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探讨,对其诊断结果以及预后分析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其前后不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发现其误差主要是存在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三组之间,其中初步诊断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患者有36例,但是最终诊断结果显示有6例出现了误诊情况,误诊为原位癌患者。而初步诊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患者有31例,但是最终诊断结果显示有5例出现了误诊情况,误诊为原位癌患者。结论喉癌病变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差异给疾病分级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喉癌病变低风险病变和高风险病变之间的癌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临床开展诊断工作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喉癌前病变 病理诊断 差异性 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学龄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在班级中的同伴关系,分析其社会适应状况。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法,对18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小班4名,中班7名,大班7名)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3次社会交往类型评估。结果3次评估中,听障儿童最多的社会交往类型均为“一般型”,其他交往类型较少;听障儿童的社会交往类型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变化。班级中听障儿童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其整体被接纳的程度。“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否遵守“规则规范”、“权威影响”等因素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是否被班级同伴所接纳。结论从同伴关系的角度来看,学龄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基本能被班级其他成员接纳。

  • 标签: 听障儿童 随班就读 同伴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固定义齿修复采用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以及骨移植术,并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83.3%)患者的恢复状况为良好,3例患者(10.0%)为有效,2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牙槽外科技术能为患者重建牙槽嵴的形态,从而提高义齿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牙槽外科 固定义齿修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耳廓假性囊肿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发病原因未明.可能与机械性刺激和变态反应有关。治疗方法很多.如抽尽囊液加压包扎、穿刺抽液加注射药物、抽液后石膏固定等.但均存在易复发的问题。自2004年起。我们对上述方法治疗后复发及初次发病的16例患者采取切除囊肿壁软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软骨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辅具类型(人工耳蜗+助听器双模式和双侧助听器)对重度至极重度听障儿童词汇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7岁听障儿童66人,其中双模式组(CI+HA)和双侧助听器组(HA)各33人。分别以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修订版)及汉语儿童理解与表达词汇测验评估被试的词汇理解与词汇表达能力。首先分析比较不同辅具类型的测验结果,其次将HA组分为极重度(HA1)与重度(HA2)两组,分别与生理年龄配对的CI+HA1组和CI+HA2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辅具类型的两组测验分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听损程度的两组测验结果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排除听损程度的影响,辅具类型的不同并未造成听障儿童词汇表现的差异。此结果有可能受到测验评估维度和测验频率的影响,需在未来研究中加以探讨和厘清。

  • 标签: 双模式 听障儿童 语言发展 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修订版) 汉语儿童理解与表达词汇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