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组胺(histamine)是机体内组氨酸在L-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通过4种受体亚型在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和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H1受体,组胺可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更多包括组胺在内的炎性介质,促进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rhinitis,NAR)是非感染非变应性鼻炎(noninfectiousnonallergicrhinitis,NINAR)的简称,包含了一组特征各异的、由非IgE因素主导的疾病实体,种类繁杂,病因各异,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NAR有可能发展成为变应性鼻炎(AR),并且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鼻炎(Rhinitis) 激素(Hormones) 药物疗法(Drug Therapy) 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 简介: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最常用药物,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除新2代口服抗组胺药外,还研发了鼻抗组胺药(鼻剂)。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研发企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抗组胺药的最佳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中枢镇静、心脏毒性等)。众多研究结果为患者和医师带来了最新知识和切实利益。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投药 口服 鼻用制剂 药物评价
  • 简介:本文对50例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聋病人声反射阈以及AP-N1潜伏期检查响度重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声反射阈重振阳性率为76%,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阳性率的关系为:随着听阈的增高声反射阈阳性率下降;耳蜗电图在高声强时AP-N1潜伏期完全在正常范围的占56%,若以患耳与正常耳在同一阚上dB数比较,则100%小于正常耳,显示重振阳性.如果两指标结合检测,响度重振阳性率也明显提高.我们认为AP-N1潜伏期检测响度重振方法可行、理论依据充分,且用它检测响度重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声反射阈.

  • 标签: 响度重振 检测响度 波检测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刊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给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刊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给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聚维酮碘液冲洗鼻腔的药物效果及病人的舒适度。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6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随机取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鼻腔冲洗器由北京华声医学科技开发公司生产);观察组采用现配的0.25%聚维酮碘液100毫升进行瑜伽吐纳式(鼻吸口吐)冲洗。两组都反复操作3-5次,对照组每天两次,观察组每天一次,每位病人根据病情好转程度决定冲洗天数,观察病人药物疗效及反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0.25%聚维酮碘冲洗液冲洗有较高的疗效,可减少冲洗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

  • 标签: 0.25%聚维酮碘液 鼻腔冲洗 疗效 舒适度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刊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给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刊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干Ⅱ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给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为节约版面,本刊自2010年起对一些比较常用的词汇作如下规定。以下词汇在正文中(摘要除外)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和英文缩略语即可,不再要求写出英文全称,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缩略语。

  • 标签: 常用词汇 缩略语 英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组和核磁共振组,每组各56例。CT组56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CT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3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58.93%,影像显示主要为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89.29%,影像显示主要为斑点或条状的T1WI、T2WI信号。核磁共振组检出率明显优于CT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敏感性、准确性都明显优于CT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准确性
  • 简介:目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中耳免疫反应诱导的动物内淋巴积水.方法将9只豚鼠分为2组,中耳免疫组(4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对照组(5只).先用KLH加福氏完全佐剂行四肢趾蹼免疫,2周后将KLH投放至中耳进行局部免疫.另外5只豚鼠中耳放置PBS作为对照组.gadolinium增强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内耳淋巴液的动态变化,耳蜗电图评估听功能改变.结果在KLH中耳免疫的动物中,2只发生内淋巴积水,3只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增加,2只听力损失大于10dB.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KLH中耳免疫反应的耳蜗改变,内淋巴积水和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提示存在着一个"漏的迷路",将有可能为内耳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

  • 标签: 梅尼埃病 核磁成像 免疫损伤 血迷路屏障 中耳炎 内淋巴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