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granuloma,CG)多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慢性炎性疾病并存,尤其在中耳通气受阻时易发生,也有特发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报道。中耳CG形成原因多认为与鼓室及乳突出血、中耳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有关。伴发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特发性血鼓室的CG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鼓室负压和出血有关,三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通气受阻是与胆脂瘤、耳硬化症和某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存的CG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阻塞部位也不仅仅局限于咽鼓管。Beaumont等在动物模型上成功再现了鼓窦阻塞后CG形成的过程,王丹妮等的临床资料也支持这一观点。Jackler等提出在颞骨含气腔形成过程中,黏膜覆盖延迟,

  • 标签: 胆固醇(Cholesterol) 肉芽肿(Granuloma) 中耳炎(Otitis Media)
  • 简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存在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如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特发性蓝鼓膜等。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的住院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14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本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 标签: 中耳胆固醇 处理治疗 并发胆脂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咽隐窝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报道一例左侧颞骨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经咽隐窝入路治疗的方法,并回顾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例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耳闷、耳鸣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随访10月无复发。结论经咽隐窝入路手术是治疗胆固醇肉芽肿可供选择的一种新方法,可简单迅速直达病变,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

  • 标签: 内镜 鼻咽 胆固醇肉芽肿 岩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特点、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房颤并发脑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对患者采取改善血液循环、脱水降颅压、抗凝、脑细胞保护剂、扩血管以及转入脑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60例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中,有17例痊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无效患者中有7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房颤并发脑栓患者,一把都是在活动是突发疾病,病情发展较快,预后差,并发症多,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非常严重,要积极进行预防。

  • 标签: 房颤 脑栓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8例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选择物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结果物理干预措施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使用物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深静脉血栓 物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折伴发肺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早期诊治的疗效分析,总结对骨折伴发FES的诊治方案。方法对我科2008年-2011年收治的22例和2012年-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诊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1年的2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经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在两周左右,三例死亡,治愈率为86.4%;2011年至2014年6月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均做到早期诊治,28例患者的治疗在普通病房完成,治疗时间3~7d;4例患者到重症监护室给抢救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骨折伴发FES患者需早期及时必要的治疗,能提高其治愈率,同时减少费用。

  • 标签: 骨折 脂肪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于栓塞术后3~7d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术中出血10~46(20.35±2.16)mL,术后1周复查血β-HCG水平(11873.53±1948.36)mIU/mL显著低于手术前(39767.53±4158.52)mIU/mL(P<0.05);所有患者月经周期于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未出现盆腔脏器坏死、下肢麻木等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能保留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和生育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瘢痕部位妊娠 血&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