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PCI术后冠心病初诊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通州区某三级医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初诊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干预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收入100例PCI术后患者。空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术后1周干预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4.70±8.89)、(35.44±10.40)分,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同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比较,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分值改变不明显(P>0.05);干预观察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分值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于PCI术后冠心病初诊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安慰和稳定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心理干预 PCI 冠心病初诊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状态,对PSD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聋人大学生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与认知偏差的关系。方法使用Beck抑郁问卷(BDI)、认知偏差问卷(CBQ),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189名在校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聋人大学生易产生抑郁倾向,程度属轻度抑郁,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别;②聋人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以社会退缩为典型特征;③聋人大学生中,女生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相关性显著,并与其负性认知方式即信息加工方式密切相关;男生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相关不显著;④聋人大学女生的认知歪曲可以显著地预测抑郁。结论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重视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抑郁倾向问题,特别要关注他们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帮助聋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 标签: 聋人大学生 抑郁情绪 认知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化疗结合患者心理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9月间收治的鼻咽癌;联合放化疗患者中抽取72例,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6例。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8周后两组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且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且干预8周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咽癌放疗、化疗同期进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其心理焦虑水平,减少不良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采纳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化疗 针对性护理 心理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SDS、MADS、脑电波异常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时,观察组SDS、MADS、脑电波异常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联合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心里干预 SDS MADS 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