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随机分为为一般护理组(68例)和综合护理组(68例)。一般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妊娠结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经过个性化综合护理有8.82%和4.41%发展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病情转归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轻度子痫前期26.47%和重度子痫前期11.76%)(x2=11.13,P=0.00)。经过综合护理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剖宫产(48.53%)、胎膜早破(4.41%)、早产(5.88%)、胎儿宫内窘迫(4.41%)、产后出血(2.94%)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66.18%、14.71%、17.65%、14.71%、13.24%)(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经个性化综合护理后病情转归明显好转,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明显减少。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个性化综合护理 妊娠结局 病情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妇女保健门诊做常规产前检查的13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周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各46例。分别检测三组孕妇血清FT4、FT3、TSH和β-hCG水平。结果孕早期与孕中期的TSH、FT4、FT3、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TSH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孕中期,FT3、FT4、β-hCG水平明显低于孕早期、孕中期(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体内各激素水平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妊娠

  • 标签: 孕妇 甲状腺激素水平 血清&beta -hCG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失语的分类问题仍有不少争议,但以解剖一临床为基础将失语分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8种的分类法是被广为认可的。本文以此分类方法为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失语患者在自发性言语、命名、复述、听觉理解、阅读、书写等方面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相应测试考察失语患者以上能力,从而对其进行鉴别和分类。

  • 标签: 失语症分类 解剖学 命名 自发性言语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单独治疗组30例(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治疗组30例(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情况、鼻窦炎、哮喘症状改善情况、见效时间、治疗周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单独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3/3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36.7%(11/30)、鼻窦炎90.0%(27/30)、哮喘症状改善率93.3%(28/30)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效时间(14.0±2.1)d、治疗周期(1.3±0.4)月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剂治疗效果较单独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缩短患者见效时间、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妊娠期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鼾PSG监测及有效开展术后监护对治疗鼾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门诊及病房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PSG监测,对其中86例重度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到确诊实施手术治疗,提出鼾术后监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脉氧饱和度监测,防止术后大出血和窒息等并发的发生。结果通过各项综合护理,8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结论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并对符合鼾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尽早诊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鼾症 PSG监测 术后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妊娠期的可能的变化。方法以绍兴第二医院2006到2014间11例PTMC妊娠期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并以同期28例未妊娠PTMC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前后两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最后治疗结果差异。肿瘤增大被定义为肿瘤直径增加≥3mm。结果观察组妊娠前后TSH水平和肿瘤大小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前后TSH水平及肿瘤大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瘤增大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TSH水平与肿瘤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最后治疗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MC患者妊娠期间可能会导致肿瘤增大的风险增加,但可能不影响预后,由于样本较少,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西京医院产科7例妊娠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为急性或慢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分娩、创伤、手术、精神刺激等;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妊娠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血糖无规律性,不易控制,护理人员掌握诱因,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及时有效做好医护沟通并准确实施各项治疗措施,是成功救治酮症酸中毒孕产妇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妊娠 酮症酸中毒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耳硬化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病例,分别统计术耳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骨撼动术、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骨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骨撼动术及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镫骨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骨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骨活塞术是治疗耳硬化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 标签: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手术治疗 镫骨撼动术 镫骨足板切除术 镫骨活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术治疗是耳硬化患者恢复和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措施。镫骨手术已成为治疗耳硬化名乎其实的“微创、高成功率手术”。本文将对耳硬化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手术治疗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眩晕患者病变部位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检查的140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温度试验得出前庭中枢病变464例,末梢病变530例.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眩晕患者能确定前庭是否异常(检出率71.0%);人体姿态图结合温度试验可判断迷路病变的侧别.

  • 标签: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 姿式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产生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新生儿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的病因。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并发感染的共有115例,围产因素有42例,早产因素29例,母乳因素25例,溶血因素16例,代谢性疾病11例;87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72~342μmol/L范围内,其中,感染因素41例,非感染因素46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输注白蛋白、光照治疗、丙球治疗等,227例患儿治愈,11例患儿未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是引发高胆红素血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尽早查找病因并进行诊治。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于栓塞术后3~7d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术中出血10~46(20.35±2.16)mL,术后1周复查血β-HCG水平(11873.53±1948.36)mIU/mL显著低于手术前(39767.53±4158.52)mIU/mL(P<0.05);所有患者月经周期于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未出现盆腔脏器坏死、下肢麻木等严重栓塞并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能保留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和生育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瘢痕部位妊娠 血&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发的预防及处置。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由单一术者完成的416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发生并发29例(29/416),占7%,随访时间1个月~10年,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及处置的措施。结果29例并发中,按轻重程度分为:轻度并发23例,占5.5%,包括术后皮下血肿13例,急性中耳炎2例,术后迟发性切口感染2例,术后迟发性面瘫1例,面肌抽搐1例,术后重度眩晕4例;重度并发6例,占1.5%,包括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致植入体外露1例、鼓膜穿孔致电极外露1例、耳蜗骨化至电极未能全部植入1例,磁铁移位1例。无电极耳蜗内扭曲、未植入耳蜗、植入体移位及脑膜炎、永久性面瘫发生。轻度并发经处置后均痊愈,脑脊液漏经二次手术修补痊愈。电极、植入体外露2例病人,均取出植入体,行对侧耳蜗植入。1例磁铁移位经二次手术予以复位。结论如何降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严重并发的发生,仍是人工耳蜗植入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耳蜗植入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疗效、复发率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56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咽鼓管异常开放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皮瓣至鼓环,将鼓环连同鼓室粘膜一起分离开,暴露咽鼓管的鼓室口。取骨蜡少许,适形后置人分离开的鼓口粘膜下,至患者耳鸣消失。治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耳内镜检查鼓膜随呼吸扇动消失,鼓室压力曲线恢复正常;好转标准: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耳内镜检查呼吸时鼓膜偶有扇动,鼓室压力曲线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呼吸时鼓膜扇动仍明显,鼓室压力曲线异常。术后门诊随访半年~9年。结果治愈40例48侧,治愈率85.7%;好转5例8侧(2例单侧,3例双侧),好转率14.3%;无效率0%。同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疗效好且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外科手术 耳内镜
  • 简介:呼吸道异物指喉、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为常见,3岁以下者更为多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造成肺部损害,重者为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止和妥善处理其并发,一直为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所重视。儿童气管、支

  • 标签: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异物(Foreign Bodies) 异物反应(Foreign-Body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