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古霉素的使用对幼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急性感染患儿,治疗方案中使用古霉素的患儿22名,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听力学检测,分析患儿用药前后、伴随用药、不同用药时长的听力阈值、阈值潜伏期情况;比较古霉素近期药效对听力的影响;分析用药后肝肾功异常情况与听力学的关系。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月-59月患儿22名,中位数年龄为28月,所有患儿用药前后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用药组(13例)和非合并用药组(9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依据肝肾功能结果分正常组(14例)和异常组(8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依据用药时长分小于10天组(12例),大于10天组(10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古霉素中短期的使用对幼儿的听力无明显损害;2)合并用药、用药时长、伴发的肝肾功能损害没有增加听力损害的风险。

  • 标签: 万古霉素 听力学 儿童
  • 简介:目的绘制"男女声录制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表以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强度函数(Performance-intensityfunction,P-I)曲线,获得正常人P-I函数曲线的言语识别阈和斜率两个参数,并加以分析比较。方法选择耳科正常人20名,采用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编写的"男女声录制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包括单音节词表6张、双音节词表8张及短句5张,先分别获得其20%~80%的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的6个强度点,计算出各词表在各个强度下的识别率、言语识别阈、20%~80%的斜率和50%的斜率,采用Logistic回归函数进行分析,绘制其P-I曲线。结果(1)单音节词表: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1、25、25、30、35、40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3.5±0.1)%/dB,平均言语识别阈为28.5±0.5dBSPL;(2)双音节词表: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0、22、24、26、28、30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6.3±0.5)%/dB,平均言语识别阈为24.4±0.5dBSPL;(3)句:20%~80%言语识别率范围所需强度为22、24、26、28、30、32dB(SPL),线性范围斜率为(7.2±0.4)%/dB,平均言语识别阈26.3±0.7dBSPL。结论(1)三类词表正常人P-I曲线均呈侧向拉伸的S型,其言语识别率随着言语刺激信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言语刺激信号强度上升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从而达到最大言语识别率。(2)句的20%-80%线性范围斜率最大,其P-I函数曲线走形最陡峭。

  • 标签: 单音节词表 双音节词表 句表 P-I函数曲线
  • 简介:组胺(histamine)是机体内组氨酸在L-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通过4种受体亚型在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和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H1受体,组胺可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更多包括组胺在内的炎性介质,促进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目的编制普通话版的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QuickSpeech-In-Noise,QuickSIN)并进行等价性筛选。方法从嘈杂语噪声下的普通话儿童短句库中抽取90个句子组成15张噪声下旬。每张6句话,每句包含5个关键词,中各句的信噪比依次为+15,+10,+5,0,-5,-10dB。选择15名18~25岁听力正常人为受试者,每位受试者依次测试15张,计算各自的信噪比损失。对15张句的信噪比损失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TukeyHSD检验进行间两两比较和等价性分析。结果15名受试者的信噪比损失为(0.84±1.77)dB。经统计学分析,15张句中有12张表相互等价,5、8、14不等价。单侧80%医学参考值范围是小于+2.32dB,95%医学参考值范围是小于+3。74dB。结论普通话版的OuickSIN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地评价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测听方法,并为助听装置的选配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噪声下言语识别 信噪比损失 助听装置
  • 简介: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rhinitis,NAR)是非感染非变应性鼻炎(noninfectiousnonallergicrhinitis,NINAR)的简称,包含了一组特征各异的、由非IgE因素主导的疾病实体,种类繁杂,病因各异,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NAR有可能发展成为变应性鼻炎(AR),并且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鼻炎(Rhinitis) 激素(Hormones) 药物疗法(Drug Therapy) 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 简介: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最常用药物,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除新2代口服抗组胺药外,还研发了鼻抗组胺药(鼻剂)。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研发企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抗组胺药的最佳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中枢镇静、心脏毒性等)。众多研究结果为患者和医师带来了最新知识和切实利益。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投药 口服 鼻用制剂 药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