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对于胃癌手术后化疗间歇并发肠梗阻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胃癌术后化疗间歇并发肠梗阻患者。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症护理胃癌术后化疗间歇并发肠梗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术 化疗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胃癌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用常护理方法,实验组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胃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护理后在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心理支持、关爱患者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针对性的解决胃癌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改善和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晚期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胃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在进行完胃部病灶切除术后,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EEN组患者采用经鼻插入三腔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营养液,并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变化,术后排气时间、康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血糖水平在第3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8.1mmol/L以下没有再发生波动。而对照组的血糖直到第7天才得到控制。术后EN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并且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术后采用EEN在供给患者营养的同时,更容易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 护理干预 早期肠内营养供给 经鼻插入三腔鼻空肠营养管
  • 简介:对于头颈外科医师来说,头颈晚期恶性肿瘤和颈动脉体瘤的治疗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肿瘤及其包绕、粘连或侵犯的颈内动脉和,或颈总动脉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方式有3种:①保留动脉完整性的肿瘤剥除术;②瘤体连同受累颈动脉切除术;③瘤体连同颈动脉切除加重建术。对于侵及颈动脉的恶性肿瘤来说,第一种方式属于姑息性手术,不能获得足够安全的手术切缘,不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而且剥除颈动脉外膜使肿瘤更易侵犯动脉,导致动脉破裂,并发致命性大出血。

  • 标签: 颈动脉切除术 一期重建术 晚期恶性肿瘤 肿瘤剥除术 治疗方式 致命性大出血
  • 简介:摘要针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安全度过围手术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D10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49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阳性表达率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MMP-9阳性表达率、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7.35%vs25.00%,37.69±9.27vs16.22±5.92)(P<0.05);低度分化、浆膜层以外、有淋巴转移胃癌MMP-9、MVD明显高于高+中度分析、未及浆膜层、无淋巴转移胃癌(P<0.05)。结论MMP-9和CD105表达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能预测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妊娠甲状腺疾病。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妇女保健门诊做常规产前检查的13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周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各46例。分别检测三组孕妇血清FT4、FT3、TSH和β-hCG水平。结果孕早期与孕中期的TSH、FT4、FT3、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TSH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孕中期,FT3、FT4、β-hCG水平明显低于孕早期、孕中期(P<0.05)。结论妊娠妇女体内各激素水平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妊娠。

  • 标签: 孕妇 甲状腺激素水平 血清&beta -hCG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围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围手术的作用.方法对127例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和对焦虑水平进行评分,分别采用导入式游戏、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召开沟通座谈会、成功病例介绍等形式帮助患儿及父母在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期存在负性心理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116名(91.3%)患儿父母存在焦虑,父母文化程度高及职业为干部者焦虑比例高.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都能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效果好,同时患儿家长也都愿意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后期的言语康复训练,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获得听力,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的信心.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高术后言语康复减轻聋儿及家长负性心理影响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电子耳蜗植入术 围手术期 患儿及家属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围手术的护理常规,以期促进聋儿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34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助听听阈为20~40dBHL。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护理 重度感音性聋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单独治疗组30例(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治疗组30例(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情况、鼻窦炎、哮喘症状改善情况、见效时间、治疗周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单独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3/3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36.7%(11/30)、鼻窦炎90.0%(27/30)、哮喘症状改善率93.3%(28/30)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效时间(14.0±2.1)d、治疗周期(1.3±0.4)月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过敏性鼻炎的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药剂治疗效果较单独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缩短患者见效时间、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妊娠期 临床诊治
  • 简介: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拟定于2005年9月8日~10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嗓音医学研讨班。讲座内容涵盖嗓音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内容有:发声的解剖与生理,嗓音疾病的检查、诊断与分类,发声功能的分析,嗓音障碍的主观与客观评估方法,声带显微外科手术、喉支架手术、喉神经肌肉手术、声带注射技术,艺术嗓音、讲演和表演嗓音,

  • 标签: 医学研讨班 嗓音医学 研讨班通知
  • 简介:目的观察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早期(急性、亚急性)及后遗症/平台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治疗后的疗效。方法使用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对比23例感觉性失语早期患者及11例后遗症患者常规语训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早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不显著。结论感觉性失语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病程6个月以上患者疗效欠佳。

  • 标签: 感觉性失语 早期 后遗症期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病灶清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术前耐心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冲洗管固定通畅,严格掌握冲洗速度是治疗效果满意、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为患者解除长时间受疾病的折磨,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髓炎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患者围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施行扁桃体摘除术62例患者,统计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23岁。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所有患者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精心手术治疗,细心观察护理均获得了较好效果,无一例发生病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舒适、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才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妊娠的可能的变化。方法以绍兴第二医院2006到2014间11例PTMC妊娠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并以同期28例未妊娠PTMC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前后两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最后治疗结果差异。肿瘤增大被定义为肿瘤直径增加≥3mm。结果观察组妊娠前后TSH水平和肿瘤大小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前后TSH水平及肿瘤大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瘤增大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TSH水平与肿瘤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最后治疗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MC患者妊娠期间可能会导致肿瘤增大的风险增加,但可能不影响预后,由于样本较少,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妊娠